
最近,愈来愈多的卖家发现,listing详情页面下的"看了又看” 、“买了又买” 不见了,转而变成了“4 stars and above ”的广告位和 “Sponsored products” 广告位。
页面看起来好像变化不大,但让热心小编来给大家复盘一下,以前的亚马逊的Listing详情页面展示顺序。
与此同时,移动端的Listing详情页面也做出调整,调整之后,各个板块的顺序如下:
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发现了吗?本次被调整的内容包括:流量板块和顺序,免费关联流量所剩无几突出表现到,4 stars and above 的产品广告在详情页面的最上方,位置非常显眼,位于” Sponsored products”的上方。顾名思义,从广告名称我们也不难看出,该广告位主要是为4星级以上的产品提供的。也就是说,只有listing评分在4星级以上的产品,且评论数量还要达到一定数目,才能投放这个广告位的广告。这个位置光花钱是买不到的,必须listing评分4星以上才可以。我们知道,Listing详情页面的关联流量分为免费流量和付费流量。而免费的关联流量有如下的5个:1.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一起购买2.Customer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买了又买3.Customers who viewed this item also viewed,看了又看4.Compare to similar items,相似产品推荐5.What other items do customers buy after viewing this item?看了却买如今,“买了又买"、“看了又看” 被悄然替代了,免费关联流量就只剩下“一起购买”、“相似产品推荐”和“看了却买”, 从原本的5个变成3个。与之相对应的,付费关联流量的地位却在上升。突出表现在,4 stars and above 和“Sponsored products” 不约而同地展示在产品详情页的最上方。虽然,Listing详情页的付费广告位,一般都是自动广告位和其CTR点击率远低于搜索结果页,但整体的点击数还是很可观的,并且CTR点击率呈现上升趋势。相信很多卖家和小编,在初入亚马逊平台的时候,都了解过,亚马逊的平台特点有这样的6个字:重推荐、轻广告。然而,现在这波新调整,是不是开始怀疑,这是官方打脸自己?
而这一切的初衷,可能跟其不断增长的广告业务有关。据外媒数据和亚马逊年报,亚马逊2019年的广告投入达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4%,把原来的全球广告霸主宝洁拉下第一名的宝座,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主。要知道,该平台净销售额也只达到了20%的增幅,远不及广告支出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亚马逊这波操作是在割韭菜。
总结,以前依赖免费流量关联的操作要改改了,亚马逊产品详情页中的付费流量部分会变得更加普遍。以前杰夫·贝索斯说的,广告是当你的产品平凡无奇时付出的代价,我们也要重新理解了,可能改成 “广告是当你的产品无论平凡无奇与否都要付出的代价”,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