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允许集体复工的第一天。各位卖家朋友们,你们按时复工了吗?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造成了多地的“封城”,持续蔓延的疫情又使得全国延长了春节假期,旅游、餐饮、交通、娱乐等线下消费纷纷陷入停滞,众多企业也已经生产经营停摆,收入和现金流出现中断······于是我们在关心疫情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关注:此次疫情到底会发展到怎样的阶段?它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我们的经济活力何时得以修复?企业当前都面临着哪些困难?受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能否扛过去?他们又该如何自救?显然,2020年爆发并蔓延的冠状病毒,对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压力测试;但对实体经济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重大的检验?短期来看,我们的线下服务业遭受重创已成必然,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其次疫情影响将很快从第三产业延伸到第二产业:那些依靠庞大的流动的产业工人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尤其是那些现金流不好、经营不稳健的中小企业将遭遇严峻挑战。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经营中断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此外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在“战疫”尚未宣布胜利之前,还有诸多苦日子要熬。但中国的经济向来充满韧性。目前,国务院各部委已经迅速反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冲疫情影响。而随着各种扶持政策的陆续到位,相信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较大程度消弭。另外,春节对中国制造的产能而言,原本就是一个“暂停按键”。只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正月十五后,“暂停按键”会自动弹起,工厂能大规模恢复产能。但这一次,由于疫情来袭,多省宣布复工延期,中国经济产能“暂停”暂时延长。但非常时期,往往会催生或强化新的商业模式。疫情过后,人们会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认知,这必然带来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调整。新的调整,再加以巨大市场体量,意味着新产业出现的可能。因此,对那些能度过寒冬的产业和企业来说,疫情正是锻炼抗风险能力,提升内部管理的机会。那么面对疫情的冲击,企业该如何应对以迎来新一轮发展?答案,写在我们与疫情的战斗里,也写在每一位企业家的行动中。“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应该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当然,每次危机都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也给商业带来新的增长点。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离、全员居家办公的情况下推出淘宝,京东也在彼时被迫转型线上商城。由此中国开启了电子商务时代。此次疫情,相信一定也会带来一些影响深远的改变,我们希望大家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能敏锐地关注到市场的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