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重磅!7年后,阿里巴巴重返港交所再上市

大家好,我是John。
连续第三年来参加清迈SEO大会(回看2018年和2017年的报道),感触蛮深。
办行业大会之艰辛,只有举办过的人才懂,今年的深圳SEO大会,虽然只有半天,但前后耗了我两个多月的时间,再加上现金亏损(接近六位数),可以想象其成本之高。但,没有一点后悔之意,毕竟,intangible value 不少。
Matt Diggity连续三年举办清迈SEO大会,汇聚来自五大洲的英文SEO从业者,确实不简单!
今天是大会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全场座无虚席,目测应该有大几百人。
一个做得超好的细节,便是大会日程表,直接打印在吊牌的背面,哪个时间点、谁讲,一目了然,也不用担心丢。
回归正题,你去参加任何一个大会,无非为了两个目的:学习(learning) + 社交(networking)。
所以,我会先简要的把今天的一些学习笔记和感悟分享出来,然后再快速聊聊社交(偷点懒,录了个视频)。
学习笔记
今天一共有7个演讲,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我把笔记按照SEO的构成要素分成四部分来讲。
P.S. 以下分享的内容和观点属于作者本身,我只是呈现给大家,并不一定赞同它们。
P.P.S. 要幻灯片slides的读者们,等后天大会完了,我整理到Google Drive分享给大家,顺便说一句,欧美人的PPT你要是不在现场听,估计也很难懂,所以,还是先看我的日记总结吧,哈哈。
1. 内容(content)
Kyle Roof做了一个题为《Google's Algorithm is an Algorithm》(谷歌的算法只是算法)的演讲,他首先抛出了"Google can't read"(谷歌不会像人一样阅读)的结论,然后通过实验证实了。
实验的大概过程是:他将一个全是乱码(lump sum)的网页参与了"rhinoplasty chiang mai"(清迈整鼻手术)关键词的排名,而且排在第一页。
怎么做到的呢?他首先分析了这个词排名前三的竞争页面,总结出一些特征,比如:关键词出现在哪里?重复次数多少?语义相关的词有哪些?几张图片?字数多少等等。
然后,他将这些特征全部应用到那个全是乱码的网页上,提交给Google收录,然后等待,最后真的排上去了,神奇!
这就是为什么近两年Correlational SEO(相关性SEO)很火的原因,一些工具比如:Surfer SEO, Coral, Page Optimizer Pro在市场上大卖。
顺便提一句,Page Optimizer Pro便是Kyle Roof的产品。
Kyle Roof演讲的下半部分,讲的是 reverse silo(反向主题归类)的重要性,大概的意思是:
我们要将网站的页面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silo),做好keyword research,找出primary keywords, secondary keywords并将它们优化在页面上,然后,通过supporting pages有序的内链给目标页面,最后提升目标页面主次关键词的排名表现。
结论是:Google's Algorithm = counting + silo
注意:Kyle所说的算法,针对的是站内优化,并非外链或者技术端优化。
最后,通过testing,他还得出了 rel="sponsored"会传递链接权重的结论。
午休的时候,来自Empire Flipper的营销总监Greg Elfrink做了一个《The Multiple Million Dollar End Game for Content Sites》的小分享,时间虽短,但干货不少。
不管你是做niche sites还是authority sites(我一般习惯了叫英文内容站),要 think like a media company。
多样化你的流量来源,有助于提高你内容站的估价。并尽早Build your email list。
别怕与big media站竞争,低DR的小站一样可以胜过媒体大站,找出对手的弱点。
站长们要想得长远点(long-term thinking)。
(和AuthorityHacker的中国区学员们一起)
2. 外链建设(Link Building)
讲外链的演讲有两个,嘉宾都是来自英国。
第一个是Stacey MacNaught,第二个业内很有名气的Charles Floate。
Stacey分享了过去几年Outreach Journalists/Bloggers的一些经历并总结了一些结论和趋势,比如:
邮件”骚扰“记者的SEO pitches越来越多,导致记者们大都很讨厌我们;
要钱的博主们越来越多,导致outreach的成本(时间 + 金钱)越来越贵;
但,机会依然存在,就看你是否够creative;
你是否真的了解记者,他们喜欢怎么样的pitch,什么时候发送,快速回复等小细节都很重要。
媒体资源和记者就这么少,而SEO人越来越多,你能否获得媒体的feature,看你的本事。
另外,了解pitch对象的心理很重要,Stacey提到了两点:
Reciprocity (不一定要用金钱来衡量,可以使products, prize等)
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
小提示:outreach时找出对方的first name很关键,不然会被记者或博主秒删。
最后,Stacey提到了一个很新颖的外链获取技巧:run Google ads to promote your linkable assets!并分享了花费成本,似乎还很不错。
Charles Floate在行业内享有“黑帽SEO之王”的美誉,但他这次的演讲《What I Learned Spending A Million Dollar on Backlinks A Year》并不那么黑,更多的是谈花钱买外链后的ROI情况。
Charles非常聪明,喜欢把钱花在刀刃上(刀刃指的是可以产生巨大回报率的地方)。
比如:Google无暇顾及的多语言市场!
Google.com, google.co.uk等英语搜索背后有成千上千万的谷歌员工去维护,你很难有投机取巧的机会,而北欧、越南等多语种地区,一般只有几个谷歌员工维护,所以可以“钻空子”的漏洞自然不少。
他的观点:你可以在多语言网站肆意建设外链,几乎任何一种外链建设策略都不会受到谷歌的惩罚。
谷歌更看重高权重(Authority)还是高相关性(Relevance)?
Charles毫不犹豫的提到是前者,而且他列举了种种证据,很多细分市场的SERP第一页都被媒体大站稳稳的占据着。
而且他提到,高权重网站的外链比高相关性的外链价值要高,但你最好两种外链类型都有,而且外链获取速度要小心,锚文本也要注意。
P.S. Charles Floate的产品是DFY Links,为了在我们中文地区推广,他们团队甚至design了这样的T恤,赞一个!
3. 技术端优化(technical SEO)
Barry Adams的演讲《The Secrets to Technical SEO Success》非常幽默风趣,也源于他多年客户网站优化产生的超级自信,他的客户包括DailyMail.com(英国的每日邮报),处理过的technical SEO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Barry首先普及了谷歌搜索引擎的运行机制(三步曲):
Crawl(爬取)
Index(收录)
Rank(排序)
并提到:more important URLs are crawled more often(重要页面爬取速度更快),重要页面一般是homepage一次点击便可到达的页面。
然后,他展示了谷歌两位创始人1998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论文,并问现场有谁读过,我稍稍瞄了下,貌似不超过10个(哈哈,嘚瑟一下,我跟你们在线下meetup有分享过,记得吧)
这篇论文便是PageRank(佩奇法则)的原型!
Barry在处理客户网站技术端SEO问题时,总是把它们按照上面的三步曲归类,然后一一解决。
比如:rel="cononical", hreflang, 301 redirect, page load speed, structured data等等。
他很大胆的抨击谷歌:Google AMP Can Go Hell(谷歌的AMP可以退休了,没用!)
并号召我们SEO人别用Chrome浏览器(他自己用FireFox),因为Google会收集我们的使用数据(别免费把数据给搜索引擎)。
比如:谷歌衡量page load speed(页面加载速度)是通过chrome data来的,而不是我们常用的page speed test工具。
Barry推荐的technical SEO audit工具有:
Deep Crawl
Scream Frog
GSC Index (Google Search Console)
GTmetrix
301 Redirection Checker
4. 团队管理(team management)
Jonathan Kiekbush是第二次来清迈SEO大会演讲(可以回顾2017年他的那次演讲),跟前年一样,这次的主题《The Sleeping Giant Strategy》也跟管理有关。
内容要点如下:
Set Your Goals
Recruit Your Team
Let writers be writers, do not let them do SEO
Hire journalist to be your marketing assistant
Try video applications(让应聘者提交视频)
Build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s)
Create Empathy Culture
比较属于启发型的,适合Digital Agency的管理者去细看,这里就不啰嗦了,都是商学院的东西加点创新应用到网络工作中。
P.S. Jonathan是SEOButler的创始人。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