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款一上就爆的亚马逊,ebay和Wish爆款

解决大家三个问题,
刚刚毕业或者进入到社会几年如何在未来十年逆袭,
和我一样年纪接近的三四十岁的如何抓住未来十年的风口,
跨境电商还可以做吗?怎么做?未来会怎么样?
让我写这篇文章的是我一个朋友,
她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又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认识她是在2012年,
当时她刚刚毕业,
本地一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处于人生的极度迷茫期。
但是有一点,
她非常的上进,知道要去努力,而不是在湖南的小城市做一条咸鱼。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
她在本地做过淘宝运营,在浙江嘉兴做过淘宝运营,
大概在2014年去了深圳,
当时可能是发现了深圳互联网方向工作的收入高,
于是有意识的去学习然后找这方面最基层的工作,
最开始也是非常的艰苦,收入也非常低。
5年过去了,
到了2019年,
她,这名普通的职院毕业的家境一般的孩子,终于进入了招商银行,
拿着几万的月薪。
就像她朋友圈写的“呕心沥血打怪升级”,
这真的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过程,
我可以感受到她这7年时间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我也最感动于这种普通人和家境一般孩子的逆袭,
我自己也是这样。
她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今天的第一个话题,
刚刚毕业或者进入到社会几年如何在未来十年逆袭。
首先,
你不能懒,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不能做一条咸鱼。
你要做的就是用你充足的时间去换钱,或者积累经验。
然后有一个偏悲观的我的个人观点,
到了2019年这个时间点,其实作为个体来说,天花板其实越来越低,
未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属于科技和大的资本和团队。
这是我们长沙今年刷屏的两家餐饮品牌,
一个卖奶茶的,
在长沙开了几百家店,
在长沙人流密集的商业街,mall,高铁站,学校,
你走个几米就能看到他们家的店,
而且每家店都是在排队。
另外一家卖麻辣小龙虾的国庆期间放了7000多个号,
店门前也永远是长长的排队。
于是很多商业媒体在说了“看,这就是消费升级啊!”,
作为个体,
你去开一家中国风奶茶店,去开一家麻辣小龙虾店,这会是风口吗?
对于个体来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坑。
这家卖奶茶的,
他家的招牌“幽兰拿铁”的奶是进口奶,红茶也是锡兰红茶,还有碧根果,
外加每家旺铺不菲的门面费,
懂奶茶的可以算算成本,
如果把16块的客单价开去深圳广州和东莞,看看是否有可行性。
消费者真的不傻,如果你作为商家把奶,红茶全部换了,
你可以看看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去喝。
所谓的“消费升级”无非是在竞争极度激烈之下卖家应对竞争提升的性价比而以,
这家奶茶店是用大量开店做大流水,
这是在利润率不高的前提下的运营策略。
那家龙虾店和奶茶店一样,
也做到了一年十几亿的流水,
但是他的投资额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很多传统行业,你要做好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资本,足够强的团队管理能力,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等等。
当然,
也不排除你在局部时间点找到鲍师傅这种现做糕点刚刚起来的那一下。
但是这也和我说的之前的“跨境电商三个月生命周期”原理一样,
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出来,
你靠小团队或者个体赚取高利润的生命周期只有3到6个月。
除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你能够看到作为个体也是被互联网串联在了一起进行了分工,
不管你是去开滴滴,去送外卖,去送快递,
收入的天花板在每个月10000块钱,
你是否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在于你所进入行业的时间点,
例如开滴滴能够赚到将近20000块得时间点在于滴滴大幅补贴,司机没有大规模进入之前。
这个定理其实也适合于跨境电商行业,
深圳大卖家所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资本把行业内小卖家收入天花板不断的砸低。
所以对于个体,
对于我们中间绝大部分普通人家的孩子,
如果没有大的资本来做生意,
毕业之后需要靠自己的时间换取收益这种方法来说,
需要做对两点:
选对行业
让自己的工作竞争对手少和具有不可替代性。
“选对行业”其实是一个短期行为,因为根据我上面说的,互联网化和资本的贪婪会让任何行业的生命周期都会越来越短,你抓住了房地产上涨期做中介赚了钱是短期行为,接来下就是行业不景气,你开一个餐饮店,你赶上了中国风茶饮的爆发周期,在行业下行之后你不一定可以赶上鲍师傅的热点。
所以我觉得在未来的十年,
如何让你不可替代才更加重要。
为什么我有这种感慨呢?
我用我自己的例子说说,
在二零零零年代,毕业一个好大学,做一个学霸是否有那么重要?
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
我的高中是一家学霸集中的高中,
我同学里本科最好的学校是上海交通大学,
2004年他从上海交大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上海的外企,月收入是7000多块钱,
在二零零几年在上海能够进入外企,能够拿到这个收入是相当优秀了,
而我呢,
本省一个普通一本毕业,
进了浙江一家乡镇企业,
薪水是1100,
他是我薪水的7倍,
但是没有过多久,
在2006年,
我的收入就超过他了,
而且是他的很多倍。
所以其实在那个年代,
大家是会有这么一种错觉,
我读了这么多的书,毕业这么好的985名校,
是否有用?
如果他再去和同龄人,甚至比他年纪更小,甚至没有学历的各行业收入较高的从业者相比,
他会更加有失落感,
例如做货代的一些业务员,当时受益于整个行业巨大的需求,
江浙很多货代业务员月收入都会在上万甚至十万,
例如在那个时间窗口跟着亲戚以极低的价格拿了中通,圆通一个揽件点,
一年收入几十万的,
例如开个机械加工小作坊,
忽然因为朋友的订单发迹了的,
当年的浙江,江苏和广东,真的有太多这样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个985的学霸,
在那个年代你真的有时候会质疑自己那么努力读的名校是否有用。
这是十几年前。
那是一个蛮荒时代,
是因为中国外贸迅速扩张带来制造业,服务业,物流,金融相关产业各种机会,
而且大家在各个行业赚钱周期很长,
在蛮荒期,
作为个体来说,
赚钱机会很大。
甚至到了2012年到2016年这个阶段,
很多职院毕业生英语都不会的去做跨境电商,
也能够超过自己同学里985学霸的收入。
和上面的原理一样,
在行业爆发期和蛮荒期,
作为个体和小团队的赚钱机会是很大的,
跨境电商红利期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现在,
一切变得很现实了,
作为个体来说,
你必须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就比如说你是一个985学霸,
能够进腾讯和阿里,
拿着几十万的年薪,
不管是从短期收益还是成长空间来说,
一定是好过去做跨境电商。
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来说,
赚钱机会只属于两类人,
一类就是了解和浸淫行业,能够在一些小的窗口期赚取一定的收益,这个投入不需要大,赚的是快钱,就比如说你一直做商场生意的,你能够在扭蛋机出来的时候赚一笔,在鲍师傅,南洋大师傅现做糕点出来的时候又赚一笔。例如在跨境电商行业,你能够找到每个时间点爆发的平台,或者找到热点商品。
另外一类就是极强的团队运营管理能力了,用钱压死比自己小的竞争对手,用运营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压死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大家看看跨境电商行业是不是也是这样。
看起来其实也挺难的,
我对比了一下我毕业的时候和现在,
在二零零几年,不需要是个学霸,毕业了找个好的行业,用时间换钱,然后行业周期挺长的,在行业竞争激烈之后,有管理运营能力的继续留下来,没有能力的就赚了前面风口那笔钱了。
在现在呢,感觉要名校毕业的,或者期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找到好的行业,行业的风口一会就过了,过了之后要么找下一个风口,或者靠管理运营能力留下来。
总结下来就是,
在今年和往后,
作为个体来说你可能会抓住一些行业细分领域的爆发期,但是不会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作为大型团队和大资本的生命周期会更长,
那么我觉得掌握一门短期不可替代的技能就非常重要了,
大多数人学习起来觉得难,难得学不下去的东西才越发不可替代,
例如写AI的代码,
他能够收入高,就是因为不可替代性更强。
例如我今天说的我这个朋友的逆袭故事,
她就是让自己从可替代性强变成了难以替代。
跨境电商最赚钱的时期是在2010年前,
在那个年代电脑和宽带普及率低,
ebay后台全部是英文,
1688没几个卖家卖东西给你,全靠去市场和工厂找货,
邮政小包只有深圳才能发,
开个账号还要用香港资料,
加上传播速度慢,都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
才能够大规模赚钱,
到了现在,
后台全中文了,
邮政小包全国到处可以发了,
1688货源异常丰富,还可以一件代发了,
外加抖音今日头条一群人每天跟你说跨境电商年入百万,
门槛低到这种程度,可替代性强,
钱自然就不好赚了。
但是你说我自己去创业不能去做了吗?
也不是,
只是你创业成功的要求更加的高了,
你需要在刚刚毕业的时候找到好的行业赚到风口的钱,
到了行业进入成熟期的时候有足够的融资能力,管理能力和发现行业局部机会的能力。
所以如果做一个对比,
我会发现身边这群90后的创业者更加的苦,
因为时代给予他们的机会需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我们中间的成功者一定是不断的试错,付出了很多努力的人。
不知不觉今天又写了这么多,希望大家喜欢。
全文完
(The End)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