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在印尼推出多式联运服务, 物流问题得到解决?

于我来说,
最有意义的几点就是:
当一个行业你认为的“风口”已经过去,你没有赶上风口,你应该怎么做。
一个家境,长相,学历及其一般的人如何逆袭。
毕业几年,你要跟一个什么样的老板。
昨天和一个老朋友聊到了一个共同的朋友,
也是他现在的业务伙伴,
一个来自河北的二本毕业的,相貌平平的女生。
在2018年,
她自己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破了1个亿。
她的传奇是从2011年开始。
为什么她的经历在行业内算得上传奇,
我要先来说下我们所在的行业和2011年的背景。
我第一桶金的行业是通信接插件行业,
这个行业的英文专有名词是Copper Connectivity and Fiber Management,
如果把通信网络比作整个人体,
那么华为,Cisco(思科),爱立信做的这类传输设备就像人的大脑和心脏,
(华为最开始是做通信传输设备起家,智能手机是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研发)
江苏亨通,武汉烽火的光缆像人的神经系统,
那么我所做的接插件行业就像人的骨骼。
在2010年前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这个行业做外贸B2B出口赚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国外大厂出了什么新款,
样品买来,一个有经验的模具师傅带着一群职院毕业的学生拿着小卡尺用Pro E建模,
然后开好模具,
国外的买家准备好钱,排队来买。
你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你抄款和投钱的魄力,还有你手上有多少比较铁的国外客户。
2011年的我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2011年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收入最高的一年,
也是峰值。
当然我也不是2011年忽然赚到这么多钱的,
我的收入从2006年开始就爆发式增长,
到了2009年,10年,11年三年时间都比较可观。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为什么能够一毕业就能赚到这些钱,
比当时的同龄人好非常多,
总结下来有几点:
1.当时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什么热爱,因为当时行业有一个正向回馈,因为比我大个几岁的70后各个都在行业内做得非常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身边有榜样,而且那种榜样你努力一下就能够够得着的感觉。而我的性格又是非常适合打这种顺风球的。
2.基于上面的认知,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最初两年,我是非常努力的,每天守在电脑前,工厂里时间超过14小时。
3.又是基于2,因为时间的沉淀加上我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摸索出来了在那个年代非常有竞争力的客户成交技术-我能够把自己英文站的关键词顶到Google首页,这意味着国外的采购商在搜索关键词找供应商的时候可以找到我,所以在2011年前相当长的时间我根本不缺询价的客户。
Google技术强的福建人都在乐此不疲的做Nike,Adidas的运动鞋,那边是几十亿规模的市场,没空做我这产品,
开厂的浙江老板都在接大客户,也没空弄这些,
Google搜索技术学起来弄起来其实也挺复杂的,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当时阿里巴巴,made-in-China这些公司技术团队和福建人手里,当时中国家用台式机使用量也非常低,更没有几个人研究这东西并且商业应用。
外贸B2B,中国制造,Google搜索的红利都被我抓到了,
当时三点一结合,掌握的人并不多,并不像现在这样是个人就可以注册跨境电商平台上传商品卖货。
这是一个周期很长的红利期,
从我2005年入行,
到2011年,
周期走了6年,
并不像现在的商业竞争,资金技术壁垒不高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只有3个月到6个月,这种短生命周期在跨境电商行业特别明显。
因为我自己的努力,加上风口,我走了6年的上坡路。
到了2011年,
我遇到了挑战。
流量还是没有问题,
当时我网站的访问人数和客户询盘倒是没有减少,
出问题的是成交转换率。
因为我本人一直骄傲技术领先,
我一直不愁询盘客户(就是发邮件过来询问产品的客户),我都在肆意挥霍客户,在2008年前,每100封客户询问邮件,我可以成交10个客户(后来和朋友做了对比,很多同行可以做到30%-35%成交,我的转换率一直偏低),到了2010年之后,成交转换率掉到了1%以下,
这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
客户邮件问得挺多的,
但是都不转换,
不转换又打击了我的信心,
就更加不想去认真回复了。
新客户获取有问题,
老客户维护也出现了问题,
一个占我收入70%的客户因为各种原因也要跑了,
下单量在不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
我有一点焦急,
于是2011年开始全球各地去参展,
那一年跑了5个国家,
就是在北京参展期间认识了本文的女主角*菲,
我的好朋友小方是湖州一家光缆企业的业务员,
因为看我和他身边一些客户外贸做得不错,
他们2011年也在上海开了一家外贸公司,
菲是第一批业务员。
第一次看到菲真的没有一点映象,
相貌平平,满脸挂满疲惫,都是长期做外贸熬夜造成的。
但是属于她自己的成功故事就是从2011年开始的。
昨天和小方聊了很久,
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到我当时的一些问题:
1.因为我之前积累的都是铜连接技术产品线(Copper Connectivity),到了2011年这个时间点,市场已经开始向光连接产品开始发展了(Fiber Connection)。
2.作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我当然知道市场开始往光连接开始走了。
3.但是我之前的一些选择让我遇到了问题,因为“快钱思维”我自己在湖南开了个组装厂,但是其实行业产业链和产品线都还是在浙江,我自己开厂把之前的几乎所有合作伙伴都变成了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怎么会像之前一样好好给你供货呢?所以,我供应链已经出了问题,短期看我开厂把利润从10%提升到50%,看似赚到了,但是,我爬科技树的路子已经被堵死了。
这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认知局限,
我一毕业去的就是浙江的乡镇企业,
我跟的老板就是这个行业里的龙头,
他过去这么多年做得最好的一年也就是8000万的流水,
当然,
大家也不要小看这8000万的流水,
在很长时间里,
我们行业纯利润率都是在40%-60%,
也就是说,
8000万至少有3000多万的纯利进了老板的口袋,
各位可以想想积累个20年是个什么身家,
请不要和深圳那群年销售十几亿的跨境电商卖家比流水,比比现金流和利润率。
正是因为我跟的是他,
我觉得他已经很牛了,
我学习的也是他,
所以我的天花板也就在这里。
所以到了现在,
进入一家大的公司,
跟一个大的老板是多么的重要。
至少提升了你的格局。
小方和菲当时仔细的研究了我给他们的分享和行业的案例,他们认为行业还是存在一些机会的,
1.行业的利润率非常的高,因为行业天花板低,竞争对手不多,所以很多产品利润率都是很高的,在那个时间点,都还是有40%-50%的纯利。
2.正是因为行业客户难谈,产品投入高,客户下单数量少,所以行业利润率才高,所以这中间能把客户公关下来才是这个业务的核心。然而刚刚好,小方他们的公司已经累积了十几年做大客户的经验。他们虽然做不到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但是客户都是国内大的国企央企和科技公司,所以在客户公关方面比较优秀。
所以他们当时提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非常好的思路,
围绕客户做,而不是围绕产品做。
当你计较一个产品的利润率的时候,客户询问市场上一款新产品的时候,产品投入成本是十几万,几十万,那么浙江老板基本都会放弃。
但是如果你以一个客户作为突破口,先从一些小产品小订单和他建立联系,在了解到客户是足够大的客户的时候,去有计划的协助他,帮他做好做大,这才是这个时间点正常的思路。
在小方的全力配合下,
菲迅速的上路了,
2011年积累,
2012年开始爆发,
一年一个台阶,
到了2018年,
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个亿。
这中间不乏她的吃苦,
在电脑前一次次尝试,努力和迷茫。
就像2014年我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
我当时觉得外贸B2B已经完了,
中国出口的未来在于跨境电商,
但是这只是我的认知,
我这两年接触到一些外贸做得不错的公司和团队,
很多都是在这几年进行了调整,
用小方和菲的这种国内营销模式去做客户,
围绕着客户来做,
销售额反而越做越高。
回看我们跨境电商行业,
你们看现在这个时间点是不是很像我2011年的境遇呢?
当行业蛮荒期已过,
旧有模式已经很难大规模盈利,
其实行业一定也是存在一些机会,
你能够看到身边有一些卖家还在不停的努力,
不停的测试新的模式,
多年以后当你回过头来看,
你会像现在的我看之前这段往事一样看到当年你身边成功的卖家。
全文完
(The End)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