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梳理一下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盈利模型

今年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亚马逊老卖家集体陷入困局,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
亚马逊在把之前一系列野蛮的黑科技shua单一个个掐死,中国卖家旧有体系全部崩塌,整个行业还在摸索新的方式。
但是wish在这几年一直都是把规则摆在那里,考核的维度只有产品的推送-转换率,所以不停有新卖家爆单逆袭。
于是有了这段时间开脑洞系列,
在福建系跨境电商卖家大本营厦门,看福建卖家为何纵横跨境电商十几载
突飞猛进的行业小巨人“衣邦人”的流量思维给跨境电商卖家的思考
那群你们鄙视的微商在你的世界里消失了,但那群年入千万的微商却给跨境电商卖家带来思考
今天继续开脑洞,即将爆发的下一代跨境电商模式是什么?
今天脑洞开大一点,我有没有机会自建一个超越wish和速卖通的跨境电商平台?
摩拜危机四伏,已被收购,然而你的亚马逊FBA和海外仓库存呢?
深度分析,站在全球供应链角度,你就知道为什么一些产品跨境电商不好做了
B站都已经上市了,你还在为你做跨境电商卖家苦恼?
“开脑洞”系列其实是对我身边一些互联网思维总结,
中国人太聪明了,
很多思维放在跨境电商上面,稍微做一下应用,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模式出来,
我自己执行能力太差,
所以我写出来,
肯定有卖家朋友能运用得更好。
其实我觉得我们卖家现在局限的还是一种“流量思维”,
“衣邦人”的运营就是一种流量思维,非常需要钱,还需要强大的管理能力和供应链:
突飞猛进的行业小巨人“衣邦人”的流量思维给跨境电商卖家的思考
像极了我们跨境电商里的大卖们的运营模式。
但是其实肯定不是小卖应该有的打法。
流量越来越贵,
你没有钱去买,
怎么办?
在亚马逊的规则之下弯道超车。
开始我们今天开脑洞系列,
夏天快来了,
我们都喜欢吃小龙虾,
大家的朋友圈里在这几年一定出现过这样的小龙虾: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如果从小龙虾的“用户靶向性”来说,这种小龙虾就是典型的“妹子店”小龙虾,
因为几个爷们都是街边一扎啤酒,甩开膀子撸,
只有妹子才会在意食材的13格。
那么这款产品为什么会不停的出现在大家朋友圈的时间线呢?
很简单,
自带传播熟悉。
也就是我现在跟大家强调的目前流量稀缺阶段如何让用户购买产品之后自带转发,在他的社交媒体出现在他朋友的时间线,用最低的成本大量出售产品。
这款龙虾,
因为配上干冰,
加上错位竞争,做的都是90后,95后妹子的生意,
所以餐厅环境一定非常好,都是“妹子店”,
因此妹子们一定会拍照发在自己朋友圈。
其实“妹子店”这种思路在厦门运用得炉火纯青,厦门商家是坐全国妹子的生意,
(感兴趣可以阅读我之前文章:
在福建系跨境电商卖家大本营厦门,看福建卖家为何纵横跨境电商十几载
这种思路其实就很有趣了,
我们作为跨境电商卖家,
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自带传播属性,让买家转发,
然后引爆他的朋友圈,
这样买家就会滚雪球一样增长。
其实大家平时在亚马逊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卖家和产品,
就是抓住了这种方法,
特别是一些美国卖家,深知美国人心里的调调。
这样不仅可以最低成本的短期打爆一个产品流量,
最重要的是,他完全是跳出了亚马逊的搜索端,用产品去传播和营销。
其实这种运营手段的核心就是:
”买家是否会自发的用自己的社交账号去传播你的产品?“
什么样的产品买家觉得13格最高?
他会去不自觉的在社交账号去分享?
例如这样的产品,
他买来的目的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自拍然后发去Facebook或者Instagram账号。
另外我们国内的汉服市场,
妹子也有这样的喜好 ,
其实看明白了这些其实你就会 发现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围绕着
“流量思维”去做跨境电商卖家。
给大家设定一个假想,
如果你知道有个地方每天有4万件eub的包裹,
作为卖家你可以 去做什么?
我相信大部分卖家都会说:
“测,塞我产品小广告啊!放我店铺地址啊!”
然而其实结果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这些eub的包裹如果都是单价3-5美金的产品,
你觉得你的产品是否能比 原来的卖家更有吸引力?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种流量思维在思考问题。
当流量开始越来越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难做了。
流量越来越贵,
我们需要做客户画像,然后精准营销之后进行客户数据沉淀,
然后不断的用客户圈去套现,
之后我们还将跟大家继续分享这个方向的思考。
全文完
(The End)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