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找到核心竞争力,就成功一半!
很多人讲facebook主页,独立站等难运作,其最终表现是转化率很低,参与度很弱,就像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台下没有听众。
》从0开始,10天精准涨粉200+,60+粉丝评论,参与度超过20%,并且带来了额外的销售;
》销售中使用了折扣10%,远低于在deal网站上的促销力度;
当你看到这组高转化数据的时候,你觉得站外引流还是很难做吗?
品销结合非难事
(品牌传播+销售)
案例中,并没有使用令人眼花缭乱,又或看似高大上的工具,只是对于“运作细节”的把握。
用户从看到广告→付诸行动(比如关注、评论、分享、购买等)这一系列的步骤,整条行为路径能否顺利跑完?最终能有多少用户走到最后(比如销售)?
最近在和卖家间的合作过程中,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 很多人(卖家)做不好——
就是细节没有把握好
我们拿 发邮件给老顾客 的引流方式做为案例:
1:不清晰的邮件标题
标题的编写太中性,像“某某品牌开通了独立站(或主页),请关注我们” 、“XXX节日的抽奖活动开始啦”等等。这些标题的编辑就没有欲望继续往下看下去。从行为上说,就是 有曝光,止步于点击(打开);
2:文本内容过于简单
如,“感谢您之前购买了我们的产品,请关注我们的facebook主页(或者加入我们的独立站),你将会得到更快捷周到的售后服务,以及更及时的获得我们新品的更新。”结束了。此行为导致: 曝光→点击(打开),止步于“关注”
为什么用户会止步在最初的几个动作?
第一,没有利益点或价值点;第二,没有“关注入口”,没有“下一步”的操作引导!
就刚才文本内容,顾客即便产生兴趣,怎么找到我们的独立站或主页呢?由于电商平台的流量保护政策受限,放置链接不一定能展示出来。那怎么办呢?
如果无法放置链接,则需要用户采用 搜索→关注。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用户去做好搜索这件事呢?并且如何使用户保持好奇心,即使在比较繁琐的搜索过程下,依旧愿意来关注品牌?下图作为一个案例示范
首先,图片比文字表达更精准;
其次,红色字体清晰指导用户怎么做;
第三,利益点清晰——20%的折扣(大字报)。如果用户第一次购买体验好的话,当看到这条信息,很容易促进后续的行为发生。
最后,Step 3,我们的备选方案。如果链接是可以显示出来的话,那告诉用户直接点击图片下的文字链接。
此中,顾客还能知道品牌方的logo是长什么样的。假如按品牌名搜索,搜索结果出现多个相似品牌的时候,logo的长相将更方便用户准确的找对。
这每一个小动作,小细节都是为用户在着想,都是在为品牌方的营销目的而考虑。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而事实上这看似只有“白痴才会犯下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常见。
内容逻辑如何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转化?有时,转化并不是活动创意本身的问题。这中间是否需要采用工具来改善?用什么工具?又或者只需要讲一句什么话或一个小动作就可以简单实现,这些都需要考虑。
电商平台以外的工具大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大都比较难的去统一的设计出方便用户解读并实现转化的逻辑功能。因此,原先做电商平台的人转做站外,是不容易适应的。
因为电商平台上的营销工具,卖家(运用人员)不需要去考虑消费者是怎么看到广告的,怎么转化订单的,卖家只需要考虑活动亮点怎么做。
因为用户的行为路径(搜索路径,关注路径,分享路径等)等承接与转化,都已经被平台给做掉了。
同样,邮件是这样,广告海报图,着陆页的设计排版也需要从用户视角考虑。而且这些靠创意海报吸引用户的内容必须简洁,展露亮点。如果亮点被海报图中的其他元素淹没了,那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千万不要让客户去猜,去找,最好让他一步步不动脑子的点击,而且步骤尽可能的少,可能只要2~3次不过脑子的点击就可以实现关注,销售等营销行为。
我觉得卖家觉得这事难的最终原因,应该就是在这里。谈方向,谈战略,找谁都能说得好。而落实到实处时,数字回报就很难如人意。看哪儿,哪儿不舒服,但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业内有很多公众号或者运营大咖会去分享很多工具,有多少是有用的?有多少人会告诉你工具在运营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有效承接,转化。
这些原本对于我看来都不是问题的事,其实在卖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全是事!导致投入没有转化。用户走到一半迷茫了。。跳出了。。。
第二,品牌温度,用户凭什么要关注我们的品牌?
品牌温度是之前说到的一件事。这事看似虚,而时间长了,就是文化。大品牌的文化,你脑子里肯定有几个可以举例,是不?
很多独立站或者主页,每次更新的信息几乎全是产品的信息,表达得生硬且单调:我们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它能更好的什么什么等,完了。
还有一部分卖家会给到一个很低折扣的活动来吸引粉丝产生订单,然而效果并不咋地,并且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
下图是同一案例下的粉丝回复
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品牌产生共鸣
我们需要不停的设计“话题”来引导顾客发表他们的意见,我们需要话题来传达我们品牌的价值观,我们需要话题来彼此了解对方(知道用户怎么想,知道怎样迎合用户的想法,更可以在挖缺用户的深层需求而开发产品)。
通过双方在内容上的互动,实现商家和用户间产生共鸣,价值观同步,让用户认可品牌。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可也是建立在之前的一次次沟通基础上。
每一次的话题,参与的人越多,用户接受品牌的速度就快了。尤其是后来者,因为“人的从众心理”。话题的可讨论性,在于我们能否找到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不是说发布的产品多了,他们就愿意讲话了。一定是我们说得多,且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他们才会有所行动。
综上总结,大家说做站外需以年为计时单位,并投入很大,事实并非如此。做法得当,一个季度即可起效。
会挖掘行业趣事,会讲故事,做好逻辑设计,懂人性。站外难之所在。
对于想要马上着手建立自己的独立站或独立主页的小伙伴们,欢迎随时前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