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头条:速卖通发布核心战略,通拓科技KPI未达标
忙里忙外,终于把在把手上的事情做得告一段落了,整整3个月,时间是耗在了三件事上面,第一个是数码产品测评网的的搭建,第二全海外仓产品的销售网站+各平台+社交媒体营销的搭建,第三个是B2B站群+SEO的搭建。
虽然我比较喜欢做推广的工作,但是更加喜欢每天固定的文章输出,即使很多时候不知道写些是什么内容。
我在微博上谈了这样一件事:
企业家在转型的时候一定要转变一个观点,尤其是挣走在路上转型的那些企业老板:转型过程当中你准备投入多少钱,而不是准备亏掉多少钱。
不要小看这个微不足道的观念影响,这个观念,往往可以决定你转型的成功与失败。
3年前我曾经给过这样的两个老板做站外营销推广指导,都是东莞的工厂,年产值都过亿,都是以代加工起家,然后这几年在代加工的路上越走越吃力,然后寻求转型,转到跨境电商,尝试去打造自己的跨境电商团队,或是国内电商团队。
第一个老板做的是移动电源、数据线之类的加工,搭建前期,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说前期我们亏掉xxx都无所谓,前3年我们工厂都能养得起你们这运营的团队。
第二个老板做的是数据线、蓝牙耳机之类的,筹备团队的时候,只会给团队负责人灌输一个观点:我们计划是在xx时间内投200万,这段时间内没达到我们暨定的目标,那我就只能解散这个团队了,我是投资到你们这个团队,不是慈善家。
不同的思维导向,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两个团队都是高薪聘职业经理人去组建新的团队,现在的结果是,第一个团队亏了1500万,第二个已经能养活自己团队了,不用再从工厂输血,去年年终奖还不错,入职半年的也有两个月工资。
当然,在实际运营的当中肯定还有很多问题,但我觉得都没有组建团队那两个指导思想重要了,我能投得钱,不代表就可以是要亏掉这笔钱,否则我拿去吃喝玩乐不是更好,为什么一定要亏掉?
这个事情,我是想写给正在计划转型的老板看的。
早几月前去东莞踩楼盘的时候,一个朋友一定要请我他们工厂去看一下,他们是iPhone数据线和运动耳机的代加工厂,年产值过亿,但是利润十分低,基本上一条数据线也就是一毛线的利润,所以非常急迫的想要转型。
一聊,才知道什么原来什么都没准备好,运营、账号都还没有,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招人,因为之前的销售团队都是做外贸的,也没人愿意转到新组建的部门,人事部在招聘的时候, 也不知道应该问哪些问题,都两眼一抹黑。
我表达的观点其实很清楚,人才难求,可以先招几个有经验的,买几个账号回来给他们去捣鼓,每天要求汇报相关的工作。第一个月可以不用管,但是要要求做了那些事,为什么要那么做,都要一一汇报清楚。
企业老板的作用是在于解决两个事情,第一是钱,第二是人。把人找来,给钱安排去做事,能做好、做成的,就是人才,就是这么简单。你一个做老板的,整天想着自己怎么去学运营,那结果就只有两种个, 把自己累死,或是项目做不成。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很重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老板为了表达自己要转型的决心,一直在强调自己在前面3年每年可以投200w进去,亏损也能接受。
如果是在组建团队之初,就跟团队的人表达出自己可以亏损多少多少的,这样的团队大概率都不会成功。
职业经理人和招来的运营,看重的是你给的待遇条件,至于这个事能不能做成,其实大多数人不会怎么关心。这个项目干不下去了,大不了辞职,简历修改一下,再到下家找工作。下一家老板问为什么要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基本都是说上一家公司的这里不好,那里不行,管理不行、待遇又低,导致自己没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来不会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是有没全力以赴去做,稍微有良心的,也就是说与前公司的价值理念不服,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符。
有些好忽悠的老板一听,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这里都不会有的,你是个人才,来我们这里好好干吧。
除了团队组建的事,这老板一直在强调打造自己产品品牌的事。
我简单直接的泼了盆冷水:脱离赖以生存的销量去谈理想中的品牌,死路一条。
不知道是环境所致,还是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品牌梦,从16年到现在,每次接转型升级的咨询,都离不开品牌打造这个词,相比较重要的盈利,反而总是很难找,或是提的时候都会比较隐晦。
做市场不把挣钱摆在首位,难道是去做慈善吗?
想得要多,但做要更快
这家公司的产品其实非常有优势,该有的相关认证都有,后面我还拿了些样品去使用,质量其实真不错,耳机和数据线的质量都不错,音质好,充电也快。
做数码配件类目的小伙伴应该都很清楚,亚马逊都已经强制性下架了之前的没有苹果认证的数据线,最近这段时间海外仓到处都是丢弃的数据线产品,就我们自己在美国接触到数据,大概有几千万条,早一阵子到处都是求数据线清货的信息。
这个对于有mfi认证的工厂而言,是给天大的利好,平台帮你把那些阿猫阿狗的低价竞争对手给清理了。
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迟迟一直不开个账号去做,而是到处去咨询这样那样的问题,从2月份第一次约我到现在,都一个季度过去了,连个账号都还没开。
若果是我,管他三七二十一,马上买个账号回来,把产品上架再说,做到今天,可能都已经把坑给摸了。
做事之前做好规划、细节调研这些准备是必要的,但不应该一直把自己困死在某个点上,允许一定的犯错、损失空间,要比大而全要好得多,你不跑起来,永远都不知道在跑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很早之前我加入过spenser的一个写作班,时不时的在里面分享一些公众号的文章。群里的人数不少,但是课程结束了之后,基本都没人出声了,和很多大v的群一样,死气沉沉,我平时随手转的文章,也不在意群里有没人看到。
后面写作群里有位同学Amanda加我为好友,我才知道原来写作群也有人在一直关注我的文章。这或许就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时不时的冒出一个人来告诉你,你写的文章对他产生了那些影响和帮助。
Amanda小两口移民到了加拿大,然后想计划在当地做一个海外仓储这个项目。
说实话,我们大多数卖家找的海外仓服务商,80%都是不知道转了几手的二三道贩子,价格高、时效慢不说,出了问题永远都是左推右推,让你疲于奔命,当时我们这个小公司也是迫不得已才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海外仓,才在今天这个如此残酷的环境当中争取得一丝的喘息的机会,利润能够大幅度的提升。
做海外仓是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是做海外仓一件代发的,但是做跨境的电商服务商来钱稳定而风险小的,出了海外仓这个项目,我还没遇到其他的。
80%的跨境小卖,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利润是被物流一块蚕食了。
什么?居然不是产品采购成本?
大家都在1688上采购,别人能比你便宜多少?给你100的采购价,给别人能50?不过是便宜多那几块钱,这几块rmb换算成usd,差距有能超过3美金不?
少那零点几美金的,有多大影响?
真正拉开利润差距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不仅仅限于海运的那点成本。
第一个是空运与海运,第二是fba与海外仓一件发货,包括仓储与物流价格。
大多数卖家是不懂选择海外仓服务商的,只能是凭着公司官网的奢华度去判断这家海外仓公司有没实力。
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
无论是你跨境电商卖家,还是自己做SOHO的,我以下这几条建议对你都比较重要。
第一,咨询清楚海外仓的工作时效。如果聘请的是当地人,你就等着哭吧,按照米国人那尿性,下午三四点之后再想找到人,那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咨询清楚海外仓与当地邮局的距离,最好就是在邮局附近的,这样发货的时效有时候真的不是一两天那么简单,而且会节省很多物流的费用,当地请货车也是不便宜的;
第三,搞清楚海外仓这家公司在当地的物流公司分别是什么等级,这个或许是你最大的盈利点了,当然,服务商的利润点也是来自于这里,看你具体销量如何了。
选择自己做海外仓,需要解决这几个痛点,否则你会陷进无限的杂事琐碎事当中,而又不挣钱。
第一,你是否能够解决低成本人力问题(国内派几个穷亲戚,或是招几个墨西哥人,就看你敢不敢选);
第二,地址是否能够连续保持几年稳定;
第三,是否有能够处理丢弃货物的能力(协调其他卖家分销,或是自己有账号卖,很多账号被关的卖家有时候货都不要直接丢弃的);
第四,是否有足够优秀的服务能力,能否按时处理好客户的各种诉求,例如及时发货、迟发、漏发、破损、退换货、换贴标、换包装等等。
解读了Amanda的问题的之后,她一直在问我有没付费社群、知识星球之类的,她觉得不好意思,想要给我咨询费用。
付费社群什么的,我觉得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不会去做,第一是我确实没那么多的时间,第二我是怕承受不了别人所有应有的期待,万一别人交了几千年费你,又没得到想要的结果,那就尴尬了。
不过我很欣赏能主动付费的人,基本上我每天在公众号后台、个人微信、微博这些要收到平均十几个以上的咨询,但是在解答之后能主动提出给予相应的咨询费用的,不多。
付费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且付费的肯定会要比没付费的收获更多。免费使用的思维,反正也是免费的,不会去珍惜,肯定也不会更加用心的去思考更深层的原理。
即使想了,免费学的那些人也极少去主动实践的,因为在他们眼中看来,免费的其实都值得怀疑。
比如看了我这篇文章的,有打赏多的读者会是从里面找出不少挣钱的门道,例如哪些厂家是取得苹果公司的相关认证的,马上找这些数据线上架,又或者是做自发货的去联系各大海外仓,看看有哪些适合自己做的丢弃产品,收购回来自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