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产品讲解+实操

去年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
朋友圈配图是这张达克效应
达克把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愚昧之山-绝望之谷-开悟之坡
半年多过去了
以这半年多自己折腾的实际经验来说,我发现这张图还不够准确,于是自己又画了个
更新了两个地方:
1. 谷底有时候甚至会比你的出发点更低
有时候你做了很多,发现还不如不做,这种情况也会有
2. 增加了很多很多个坡
开悟之坡不是一次性就能达到的,是一个非常漫长艰辛的曲线向上过程
昨天跟一个创业者朋友聊,他们团队做跨境电商有七八十人,也算小有规模,主要的收益来源是FB+Google付费投放,但现在也是遇到瓶颈期,在寻找新的突破
跟他的聊天也给了我一些启示,比如前段时间我讲到高溢价技能有哪些适合小团队/独立创客的高溢价技能(上)
说到Media buy,确实从能公司的资源去磨炼自己的能力,这个角度来讲,真的是很不错的技能
毕竟你自己做项目花每一分钱都是掏的自己钱包,而前期大公司有百万千万预算给你练手,多幸福
但投放优化师也是有瓶颈的,尤其是在大型成熟公司里,因为你再怎么优化,到后期跟你的竞品公司相比,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有一个固定的上限天花板,数据越往上走,技术性创新的空间就越窄
所以,更接近真实的达克曲线就是我画的那样,你对新事物的认知总是不断更新,是一条起伏跌宕之路,当然,总体还是往上走的
基于这个基础思路,我也对自己以前的文章做了下复盘
前期为了吸睛起量,有的文章其实还是更多的讲好的方面,讲人家的收益和亮点
但我现在也有几千小粉丝了,也有点小影响力了,对我来说,保持中立客观优先级就更高了,自己对这个的认知都还在爬坡阶段,更不能把大家带坑里
以后的新稿,我在讲溢价,讲收益的同时,也会更加注重风险,弊端的预警
以前的旧稿,因为没必要每次有点小更新都群发一遍,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以旧文的更新就采用“关键字回复”的形式
比如这篇
点击图片链接是历史群发的版本,在公众号后台回复“16岁”就可以查看我添加了风险提示的更新版本
还有的碎片化的小信息,不足以单独支撑一篇文章的,我会在朋友圈简单发下,也欢迎各位早期粉丝添加我个人微信
这个个人号不是小号,是我一直用的微信号,所以就不直接贴在文中了,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个人号”查看微信二维码
添加后能简单做个自我介绍也是极好的,我能对你印象更深刻哦~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Peace~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