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严查离岸税号进口货物的物流解决方案
如果把我们去做跨境电商类比为“星际探索”,
那么其实99%以上的新卖家会夭折在两个阶段,
要去探索星际,
首先要在地球上先造个飞船,
去探索跨境电商,
但是很多卖家在“造飞船”这一步就没有坚持下来。
飞船造好了,
飞向星球吧,
你会发现,
距离近的星球(好做得,容易做的类目和平台)已经被深圳卖家和义乌占完了,
最主要的是,
中间有一批人是掠夺性开发,毁灭性开发,(所在类目寸草不生)
于是,
新卖家和小卖家们又有一个新的方向,
我去找找其他的星球(找新的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方式),
但是其实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如星际探索一样,
资金不够,经验不够,各种问题,
说了这么多大家的问题,
我来说下我们自己的问题吧。
我一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做成大卖家,
在2014年到2017年,
我进行了无数次冲刺和尝试,
很多次都仿佛看到了巨大的指数级暴增的希望,
例如在2015年10月,
感觉速卖通马上要突破一个月10万美金的瓶颈了,
例如在2015年12月,
感觉wish马上要突破一个月20万美金的瓶颈,
例如在2016年12月,
感觉亚马逊马上要突破一个月20万美金的瓶颈,
但是非常遗憾,
每一次都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双手把我摁住。
我尝试过很多方面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和卖家交流,
出去学习交流,
我找出了各种原因:
1.供应链不行,不在沿海和货源地,没有产品优势和最新的爆款货源。
2.运营能力不强,和深圳卖家强大的数据库,流程和KPI考核,我这边运营的方法就像是人家已经是开F22了,我还是在青铜时代拿着一把长矛。人家可以在深圳4000-6000块钱的工资让员工9,10点下班,每周休息一天,我在长沙这地方4000-6000工资,员工每天5:30准时下班,周末双休,过小年员工全部走完,老板我一个人在公司默默理单发货。
3.资金投入不够。
原因很好找,
却非常不好去解决。
整个2017年和2018年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
依然没有找到答案和解决的办法。
2019年,
有几件偶然的事情触发了我,
让我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
在绍兴拜访供应商的时候,
绍兴之行感想(贰)-如何用社交电商模式重组我们跨境电商
在他朋友工作室角落看到的这个产品,
是他目前正在创作的手工宠物骨灰罐,
设计的灵感其实也是来自于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
昨晚这款刷爆亚马逊选品圈的产品给小卖带来太多启示
我其实就是把一个我的想法写出来,
有人就能立刻落地,
回想2017年10月写的盐灯,指尖猴子爬架,收纳系列的文章,
立刻在亚马逊上有大量读者按照这个思路去落地,
按照这个想法做出产品。
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想法很多,但是掌握的资源不多,造成无法执行。
很多好的点子和产品不能落地。
让我触动的第二件事情,
做了一批卖家回访,
2017年广州和深圳粉丝见面会的几个卖家。
2017-2019,一名房产销售做亚马逊卖家从0到月入10万故事
这是第一个例子,
还有第二个案例,
从康乐行业转行的长沙卖家,
大家都在吃土,然而总有人逆势而上--三个温暖的亚马逊卖家小故事
2017年末 三个暖心亚马逊卖家小故事续集-2018年末他们还好吗
半年敲到1000万的新手长沙卖家吉姆冯各类目用送礼需求pack突围进阶版-171220
另外一个,
追了我公众号一年以上的老火鸡和小密圈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他是谁,
2017年10月开始在小密圈分享过他的成长经历,
当然,
后面就失踪了。
这三个卖家的案例,
其实给我的震撼挺大的。
我一直认为自己看人很准,我当时以为他们三个人的天花板就在月收入10万,但是现实是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还是像上面一样,我分享出来的我的认知,包括我之前在传统外贸B2B,工厂生产组织,成本控制,跨境电商的经历,这十几年的过程积累下来的东西,综合起来归纳的一些零散的知识体系,当他们去仔细思考后,产生了巨大的收益。
在整个2018年,我文章对于小卖家进场亚马逊都是偏负面的,我说了一万次“小卖家新卖家不要去做亚马逊啊!”然而他们三个人在2018年的进展狠狠的抽了我的耳光。
我和冯大卖和那位做房产销售转行的卖家开玩笑的说,
“老弟以后家产过亿之后要记得我啊,到时候我会开个微信收款码给你的”。
当然,
他们三个人是幸存者偏差,
其他很多卖家都是没有然后了。
但是,
我们这个民族是个非常坚韧和昂扬向上的民族,
就像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2018年的口红机,扭蛋机,消失的夫妻店和2019跨境电商
以我们身边商场为例,
商场赚钱商家比例在10%,
每年都有大量商家黯然离场,
但是下一年又有无数投资者冲了进来,
最终商场这个生态圈在不停的自循环内部的商业模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他们愿意用努力去博10%的成功比例,
进则飞黄腾达,衣锦还乡,
退则黯然离场。
跨境电商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所以你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人说“不好做”,
在2017年下半年之后,
成功比例一路走低,
但是进场人数不断增加。
残酷搏杀之后总有成功者。
上面写了这么多,
总结起来几个结论:
我自己的一些问题,造成我做不了大卖
我的一些经验和理论如果落地,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大的收益。
如果把这一切串起来,可能会有化学反应。
当时把冯大卖和房产销售转行的哥们的案例放出来,
马上就有朋友问:
“他们做什么产品的?”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跨境电商卖家最讳莫如深的就是自己的产品,
模式和思考之下最后落地的就是产品,
产品其实就是他所有心血的结晶。
他会出来分享给你吗?
当然不会。
这是跨境电商成功卖家分享的第一个悖论:
在低纬度竞争格局下的信息差赚钱。
所以,
没有卖家会告诉你他是什么产品赚钱的。
但是,
思路是可以分享给你的。
那么,
我们换一个维度去思考,
如果我们可以在一起去讨论产品,
做一个目前维度里面没有的产品,
我还怕把产品和盈利模型分享出来吗?
当然不会。
所以我抛出了“汽车模型周边”这个盈利模型产品,
大扎好,今天我来说说怎么卖爆汽车模型车库,之前你做Facebook可能错了
爆款小讲:跨境电商蓝海-汽车模型类目中国卖家如何突围
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线?
深圳大卖家根本不会去做这个产品。文章里我做过分析,成熟车型市场都是欧美品牌把持,定价权利润全部卡死在他们手里,正规授权产品线产品美国卖家在ebay销售反而利润更大。
模型周边车库这块市场全部是柔性供应链市场,也就是说全部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做得是非标产品,数量还不一定大,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过程。
我把产品说出来,你根本也做不了,很多新产品和计划,需求全部隐藏在Facebook小组里,你没有足够时间去挖掘,而且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过程,他的盈利曲线是一个有了流量池之后指数级增长的过程。
前期流量池的建立比较费时间,但是后期流量池建立起来之后,加速度很大,产品线可以非常丰富。
是一个很小众的垂直分类,粉丝黏性和含金量非常高,在这个分类红利还在。粉丝数量不需要很多,但是含金量很高。
这个时候有朋友就问了:
市场这么好,你自己为什么不去做?
我去做了,
在2014年,
我就发现了这个市场,
去做了尝试和积累,
有几个问题:
1.这个产品线不适合去做平台,需要在Facebook养流量池,需要做创新产品线,做创新产品线,做流量池都需要时间投入。
2.如果我自己去做这个产品线,必须按照这样的人员来配置,至少一个员工去做搜集产品线和学习,一个员工运营小组。对于他们来说,我和他只有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短期的反馈机制。所以根本不存在双方互相促进的盈利模型
3.但是对于我的粉丝来说,希望参与这个项目,学习到东西和实操。
4.最重要的一点,这一切建立在是我的思维认知之上,我的粉丝对于我的思维认知和经验是非常认同的,从今天这一篇文章之前的那几个案例,我的思维认知如果在基础层面去落地,是能做成的。但是如果是我自己搭团队,是难以做好的,完全没有投入产出比。
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难道不就是后面科学家建立在之前科学家研究成果之上吗?
我的思维之上不断研究迭代,
最后我们抢的是美国卖家的市场,
劈开的是一个创新的市场。
你能得到什么:
1.市场分析和研究
2.一个跨境电商小众但是有不错前景的市场的盈利模型
3.如何去寻找这样的市场
4.我积累的FB产品开发,积累粉丝,养流量池,卖产品的经验。
5.开发这个类目产品的经验。
形式是:
(首先声明,是收费的,收费价格便宜,但是会根据人数调价)
第一阶段:
第一周时间,我会把自己掌握的汽车模型和周边场景(以下简称A)的Facebook运营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包括:如何定位自己的内容,添加A的精准粉丝,让FB系统推送精准粉丝,如何设置精准的FB小组,如何设置关键词获取自然流量。把我自己积累的A小组推荐给大家,把我积累的A类产品国外大V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方式:开一个小密圈+微信群
注意:以上内容不包括基础的FB的开账号问题和如何访问FB问题。这些需要你自己解决。
第二阶段:
在上面内容分享完毕之后,
小组成员开FB账号,开FB小组。
做内容:
我会指定大家做小组和内容的方向,
包括如何最低成本的利用资源获取伪原创内容吸粉,自建流量池
内容创造的方向
这个阶段主要是我积累的知识分享出来,大家去学习后实践,然后试错。
群组内每天讨论获取的知识,以及遇到的问题。
主要两个方向:
1)如何创作好的内容圈粉,如何找到好的流量词带自然流量圈粉
2)在学习国外玩家的基础上配合供应商讨论产品开发的方向
第三阶段:
产品入驻小组
在有一定的流量和流量池之后
产品入驻各个FB小组和主页,
F “行动者组”共享流量池,卖产品。
主要适合ebay,Shopify独立站店铺(也可以其他平台店铺,但是不推荐)
注意:这里不包括教你如何注册店铺,上传产品等所有运营问题。这些需要你自己解决,当然,在微信群里可能会有群友帮你。
目前已经小范围的招募了第一批会员:
FB小组也在稳步推进
全文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