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城市的年味越来越淡,没有除夕震天的炮竹,大街上冷冷清清,全家出动到亲友家拜年的盛况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了。我在春节期间拜访了一位资深的亚马逊卖家---清哥,他说: 以前亚马逊真是好做,在华强北批几款电子产品,人民币的采购成本,客单价就是美元,1:1,不像现在站内加站外忙得不宜乐乎,利润还不如从前。虽说毛利有30%以上,实际年终清算净利不到10%,扣除房租水电,人工成本后的纯净利也不过5-8%。清哥以前在工厂做技术开发,15年做亚马逊,当时就看准了亚马逊平台回款比较快的优势,夫妇二人,外加清弟,三个人的团队组合,清哥负责在华强北找货源, 清嫂负责上架产品,清弟负责打包发货。办公及居住都是在罗湖汽车站附近的城中村。涉及到的品类包括: 消费类电子产品, 婚庆礼品, 儿童及成人玩具,田园家居。主攻电子产品和玩具,婚庆与田园只是附带着做一些SKU。华强北电子市场是他们的发源地,也是仓库的大后方, 柜台里的店家80%以上都是混得倍儿熟,哪家有货就到哪家出,不愁没有库存。清嫂负责上架产品,图片是从柜台发来,自己美图一下就上传了。因为全是自发货,20%的SKU可以打广告, 其他的SKU打不了,这也许有幸运的成分。清嫂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训全靠自己摸索前行,所幸是这些年没有亏损过,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最大的变化是从罗湖的城中村乔迁到了香蜜湖的高档商品住宅区,3个人的小团队如今变成了5个人的规模。增加了2个大学生表妹,负责亚马逊的欧州站与日本站,清嫂依然负责北美联合站点。以前华强北是根据地,现在是与五家比较大的家居用品工厂直接合作,15%的SKU是私房定制,其他的SKU依然是公模产品,有了自己的海外品牌。
据清哥说18年以前每天最少要上传20个以上的SKU,18年以后每个帐户要保证20个SKU是盈利出单的,其他的SKU挨个封杀,免得浪费资源。FBA完全取代了自发货,以前负责跑腿发货的清弟现在专门驻厂做质检工程师了,所有的产品必须入得了他的法眼才能出货。
跟清哥聊了一个下午,收获良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当你站在2楼往下看的时候全是垃圾,当你站在8楼往下看的时候全是美景,高度决定了格局。那么我呢?现在应该是站在5楼,看到美景慢慢的把垃圾覆盖了。
希望2019的亚马逊卖家朋友们都能心静眼明的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