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站在全球供应链角度,你就知道为什么一些产品跨境电商不好做了

今天这篇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
如果说2014年全年,
包括2015年上半年,
对于几乎所有卖家都是非常激动和愉悦。
那么2015年5月,
就开始有一个转折了。
wish更改放款条件了。
在这之前,wish的放款都是一个月放一次款,
放款的条件是订单有追踪信息就纳入放款周期。
在这种放款模式下卖家可以快速的实现资金回笼,
也就是说卖家只要有爆款,
小的资金可以快速的在一年之内周转非常多次,
因此有很多卖家在那个时间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卖家圈子里不乏几万块本金一年赚几十万的,
更加激进的一些卖家,
之前没有做过跨境电商,
有了爆款之后再用小贷xinyong卡多种方式融资,
加大杠杆,
短短几个月内收益上百万几百万。
赚钱效应口碑相传,
作为平台来说,
资金方面就有问题了。
品牌方大量投诉,
平台要赔款,
当然赔款的钱是要记在卖家头上。
每个月要那么多待付款。
这个时候平台选择,
当然是放慢放款速度。
于是放款改成了一月两付,
付款改为追踪单号确认收货才可以放款。
这个条款一出来,
当时卖家圈子就炸了。
老卖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wish一直以来的最大缺点:
发布新规则字面意思武断,没有任何沟通和解释,
例如,
如果包裹买家没有确认收货,
那钱是谁的?
wish的吗?
没有人解释。
卖家的不信任加剧,
加上之前因为仿牌问题被罚款的卖家以及封号的卖家,
卖家对于平台的疑惑和不信任第一次爆发出来了。
特别是对于平台上大量的做1+1包邮的卖家,
因为平邮没有妥投信息,
那么这样的放款对于他们的资金回笼和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问题。
之前每天几万个包裹发货就是,
现在可要掂量掂量这钱什么时候可以收到。
几万个包裹里又有多少是仿牌呢?
发出去还有可能回款的可能性吗。
这次之后,
平台发现了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开头,
同时也是国内某里平台发现的平台壮大秘诀:
原来挖掘卖家价值也是可以保持平台稳定发展的喔。
想一想这背后的逻辑你也能够明白,
平台的算法让转化率高的商品有曝光,
这里就淘汰了一大部分卖家。
然后算法内又实现了卖家产品的优胜劣汰,
一定是性价比高的,卖家发货速度快的,质量好的商品脱颖而出。
卖家优化了产品和供应链之后用产品吸引了很多买家。
另外一方面,
平台沉淀的资金他又可以用来在Facebook做推广,投广告,
只要保持正常的现金流就OK了。
明白这背后的逻辑之后,
就能明白后面接下来wish的一系列规则升级。
在物流,产品质量,卖家专业程度上对卖家一次次升级。
这一切,
其实也还好。
毕竟前面的卖家还是在wish赚到钱了,
要做得无非就是升级自己的产品,物流和服务水平。
整个2015年下半年,
wish卖家赚钱效应也还不错。
只是新进来的玩票卖家有一点难做了。
毕竟老油子凭借着一年的经验,
能够用多店铺运营,刷单,针对性的选品来获取平台流量和爆单。
但是在2015年年底,
发生了一件事情,
让整个wish的2016年开始混乱了。
那就是,
速卖通要收费了。
每家店铺收10000的保证金。
大家可能好奇了,
速卖通收费关wish什么事情?
其实这背后的关联性可大了。
每个平台上,
玩票和撸一把就跑的卖家数量非常多。
大部分卖家想做得事情就是资金以小博大,
哪里有羊毛哪里就有他们。
速卖通一个店铺收费10000元,
那么之前做多店铺铺货的卖家肯定是减少店铺数量,
或者干脆不做速卖通。
然后另外找个平台把这个多店铺铺货的路子再玩一遍。
这个时候,
wish是最佳选择。
2015年底,2016年初,
大量速卖通卖家跑步入场wish。
接下来wish会发生什么呢?
请看下篇连载。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