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旺季亚马逊美国Prime订单超10亿,热销产品都有这些……
亚马逊选品很多技巧可言,但是很多人都对此不是很了解。如果你销售一个没有利润的产品或市场不够的产品,那么这将浪费金钱和时间。如果你选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激烈,最终以高昂的成本出售也是失败的。
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存活下去,只有选择比别人更有优势的产品(包含有价格、质量、用途等方面)。
为此,卖家们在选品的过程中,首要因素就必须要从自身考虑,了解自我优势(资金、供应链等等),并把优势具体化及强化,扩大为竞争力,那么你离“爆款”的大门将更近一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你在进数据化选品的同时行,还有很多和你有着同类心理和获取同样资源的卖家,也在以类似的心态进行同样的选品,所以,当你看好一款产品,然后开始备货发货,在某个角落里,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而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每一个在大数据中反馈出来卖得好的产品,都会迎来一波激烈的竞争,销量被分散,利润被稀释。
在各种或是雷同甚至相互抄袭的各种数据化选品工具的选品框架下,“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只不过,你得为此付出的是真金白银。
所以尽管年初各种大数据纷纷出炉,卖家朋友们不要盲目偏信,选品还得从自身实际出发,基础打牢固了才是王道:
之所以要选择刚需产品,主要的原因在于一般而言,对于刚需产品,用户对功能的需求会大于对美观的需求。另外,刚需产品的功能不容易被取代,因此,这样的产品一定会有市场。
卖家在选品时发现有的产品只有2000条左右的Listing,便非常兴奋,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但她刷了一两单后,发现就可以把产品排到小类目的77名,再刷一单就到了第一页。
显然,这说明此产品本身的市场容量非常小,需求量有限,所以再怎么做也不可能打造成爆款。
市场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判断:
看排名:商品在大分类排名靠前,最好在 5000以内;
查搜索量:商品的前三名关键字一个月搜索量超过 10万的;
参考其他平台:类似的商品在 eBay 、速卖通等其他平台上也有贩售。
市场调研主要包含有八大方面:核心关键字搜索量、亚马逊搜索结果数量、首页Listing销量、卖家情况及市场占有率、最受欢迎规格、Listing以及Review、卖家图文专业度、价格。
介绍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身体力行的去操作一下,或许比选择大数据更靠谱,同时还得避开一些坑。
一号坑:熟悉什么就卖什么 你上班的工厂做什么产品你就卖什么产品,当然你有对产品的认识的优势以及货源的可控性优势,但是当你被这种思维裹胁时,你就极可能忽略了这个产品是否受平台欢迎,是否有市场。B2B和B2C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你需要尽快转换思维,别拿B端的思维来做C端的运营。选品要基于数据以及目标市场的需求来评估,不是你的工厂做什么你就卖什么。 二号坑:卖家数量少的产品越好卖 竞争激烈程度的确关乎运营的难易,卖家众多当然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如果你选了一个产品在亚马逊只搜出两三页时,你还是放弃吧。只有两三页,说明这个产品非常冷门,非常偏,市场的需求群体非常窄,你很难做出像样的业绩,因为这块蛋糕就那么一丁点儿,就算给你一个人全吃了也吃不饱啊。
三号坑:标新立异的产品一定有市场 我们经常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思维的影响,但做跨境电商从来就不是让你去培育一种需求,新出的产品,首先你要思考的就是谁是你的消费群体、你的消费群体是否知道已经有这样一个产品诞生了,他们对这个产品的期许是什么样的、你的产品该如何界定等等问题,如果你对这些都仔细分析并拿着你想好的关键词去首页搜索看看,你就极可能发现卖家心目中对这个的认知和你卖的产品大相径庭。如果是这样,还是别标新立异了吧,培育一种需求从来就不是中小卖家的事,我们要做的是在既定的庞大需求里啃下一块蛋糕,在成熟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四号坑:功能越多越好卖 还是受“人无我有”思维的影响,但是,功能越多的产品越需要复杂的设置,越需要使用者有更加专业的知识或者需要受过专业的培训,而据我所知,鬼佬的智商都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水平,绝对达不到高中,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复杂设置,这样的产品你去卖基本上是一堆差评,让你运营的路上充满变数,差评的杀伤力我想做过一段时间跨境电商的人都知道。碰到这样的产品,还是绕路吧,毕竟还有大把好产品可以做。 五号坑:选品全靠道听途说 选品是朋友推荐的,或者某某公开课听来的,这样选品还是谨慎为好,毕竟如果世上有一款产品进价只要3块钱而售价却达到30美金且一天能出200单,如果真有这样的产品是没人告诉你的。选品要依靠数据,要建立在你对产品、对目标市场的分析和了解上。 19年,身体力行,深入思考,相信你一定可以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打好19年的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