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背后的混乱江湖
接下来你将读到:
1. 东南亚社交电商的概况
2. 东南亚母婴电商的主要玩家
3. 母婴类社区产品化方向和趋势
【7点5度】第330与您见面。本文共1615字,6张图片。
1
社交电商? 东南亚不比中国晚
最近无论是从谷歌淡马锡最新的互联网市场报告,还是从出海投资机构的对案子的需求,看到的都是对东南亚电商持续看好。
而上个月回国聊了一圈,发现大家对谜一样的东南亚社交电商特别感兴趣,无论从今年双十表现最好的Shopee的1200万单还是从对越南泰国电商环境非常了解的朋友那都可以得知,东南亚的综合性平台目前的体量,无论是GMV和SKU都还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但不能因此说东南亚的“网购”不发达,只不过他们在以另外一种形式长期存在,而这维系他们存在的,就是西方流量“大魔王”——Facebook。两年前,人家小扎就跟印尼总统佐科成了“好基友”,这样的缘分是Facebook在印尼乃至东南亚社交称霸的基础。
小罗盘上个星期发表了一篇Facebook旗下Instagram(IG)在东南亚垂直电商发展的重要角色(请戳:Instagram——东南亚垂直电商的主战场),通过IG卖东西的,除了那篇文章提到的已经获得资本青睐的垂直市场电商(如Love, Bonito),小罗盘又跟印尼当地人了解了一下在IG大卖的垂直品类,其中就包括了专卖眼镜的kacamata_mylogy,已经吸引了超过28万粉,而且在通过眼镜开局后,开始进军时尚电商。
除了眼镜专卖,还有女生鞋子专卖的@br_coll,由于品类优势,吸引了超过68万的关注,月销将近10万单。
2
母婴社交电商怎么突围?
看到了各种自有品牌的IG号都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那么垂直品类里不可以不提的母婴产品在东南亚的发展如何?于是小罗盘对印尼各类社交媒体进行了搜罗,发现了不少母婴产品的社交电商,但是有一个与眼镜、衣帽和鞋子不同的是,印尼母婴产品主要是大品牌的天下,比如在全球呼风唤雨的强生(Johnson & Johnson)和印尼日用品霸主Megasari Makmur,也就是说,如果社交电商要在母婴类产品中争得一席之地,只能在进货成本上面跟综合电商平台或者线下店竞争,结果可想而知,大平台完胜。
东南亚母婴B2C电商主要玩家
不要说东南亚这些小的社交电商,大如最近在港交所上市的国内母婴第一社区宝宝树(01761.HK)也一直被诟病收入模式不明确,亏损持续且收入主要靠广告。2018年,宝宝树的月活跃用户急转直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宝宝树月活跃用户数量几乎减半。
大如已经上市的宝宝树都无法保持增长,那么东南亚的垂直电商们到底有什么致胜法宝呢?
1. 尽快建立与平台挂钩的自营品牌
以“社交+网红”吸引精准流量变现的打法在其他品类都好说,但在医疗、母婴这些特别注重品牌价值的领域比较难实现,用户们完全可以在看完社交平台为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后,果断转向天猫、京东,在东南亚也可以转向Lazada、Shopee等,因为买大品牌选大平台,没毛病。
而且如奶粉、尿片、洗浴用品等给宝宝用的产品肯定是没有办法跟大品牌竞争的,爸爸妈妈习惯将最好的给下一代,这个时候的品牌敏感度远超价格敏感度,所以宝宝用的吃的都不是小品牌的突破口,要想挣脱牢笼必须另辟蹊径。
一家叫Mooimom的台湾母婴店火到了印尼,正是因为它完美避开了在宝宝相关产品,深入服务孕期和分娩后的妈妈们,而且大力主张母乳喂养。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孕期前后的妈妈们都会用到的爆款产品,从孕期服装到集乳器,再到后来的孕妇鞋,满满的套路。
2. 流量必须要打开
在中国可能影视明星都忙着补税了,在流量上的吸引力已经不是绝对的霸主,特别是母婴类的,在消费者眼里,可能一个公众号里的KOL都比明星效应更合适。但是在东南亚还是可以继续在明星上面发力的,比如Mooimom跟当地Instagram粉丝过百万的Tya Ariestya 合作后,销量大增,为线上销量的30%提供了导流。
印尼“宝妈”——Tya Ariestya
3
自营母婴品牌还有哪些机会?
目前母婴相关市场有3个大的方向在东南亚还有机会:
1、婴儿用品,不是不能做,但必须要有鲜明的功能,避开跟大牌正面交锋。比如有助开发宝宝智力的玩具或者主打纯天然的衣物和玩具。
2、美容+保健,主要针对孕期内和孕后恢复,比如孕妇专用化妆品、护肤品和孕后修复的健身器材或者护肤品等。
3、有合理主题的垂直类,比如主打特殊剪裁的舒适孕期服装,主打母乳喂养的“妈妈喂”一类的产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