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指南】如何领取中博会进场门票?

有很多人向我反馈,说在facebook群组里送测送不出去。
黑五即将来临,我们只剩1个月的时间可以补充评价了
问题在哪里呢?先看图
大部分人在facebook上采用的是上图的表达方式去获取评价。
特点是:操作简单,链接/主图 + 简单的规则说明,有多少人来参与测评活动,完全取决于产品本身。
大家都知道,产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产品在某一个场景解决了用户的困难,产品才变得有价值。也就是说,产品=解决方案。
有即时需求,目的性明确的人,看到简单的贴子后会马上行动;
但在FB测评群里,大家更多的是来“捡便宜”的,很少有“急需求”,如何激发用户参与活动的欲望,尤其对于那些不怎么热门的产品,需要花点心思,要将他们“引诱”到既定的场景中。
一个帖子可以发多张图片,就拿上述案例:如果配上美味佳肴,对于 主妇级消费者,是否可以激发起下厨创作的欲望和好奇心呢?
这张图,是不是可以提醒父母,让孩子学着体验生活呢?
今天,消费是被激发出来的,而非等到她/他有需求了才把产品提供给他们。
第二个案例——FB上另一个测评帖子:
耳机是最不容易通过静态图来表现其质量的。如何激发欲望,和消费者产生共鸣?
用亲身体验来告诉大家。
1,通过影视照片,表达了我的个人喜好,跟大家一样,都是消费者,且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感;
2,惊爆点描述:在枪战过程中,枪声的音质有层次感,饱满;
3,有对比,和音乐界大佬BEATS作比较,效果更突出;
上述内容马上引领用户进入我们设计的场景,去想象,去感知。
其实这些大家都会,比如Listing的7张图的设计,但为什么没有应用在其他的推广渠道上呢?
方法很容易学习,但意识和习惯需要时间去培养。
在互联网世界里,产品不是产品,文案才是产品。在亚马逊上,我们知道要打造出好页面(产品),为什么在其他渠道上就会忽略这点呢?
另外,在第二个帖子中左上角的《规则说明图》。我们知道 文字 和 图片,永远是图片先被吸引。所以,将送测规则单独用黑+黄警示含义的色块组合做了一张图,凸显“价格优势”,最后实现:
价值认同+价格吸引
同样的营销案例:
海底捞:
价值认同——食材新鲜,服务好
价格吸引——免费的小零食,美甲,台球,上网,半份点菜 等等
好产品配好渠道,多在几个群组发一下试试看!!!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