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rest观跨境●45期】深度解读重要变革FBA Onsite:机遇和挑战
点上方蓝字 ”Forrest观跨境" 直接关注
原创干货 ● 重略轻术 ● 独特视角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不做简单的知识搬运工
第44期导读:
● Amazon的包装变革
● Restoration Hardware 高端家俱连锁
● 美国的多层仓和最后一公里投递
(注:本期为Forrest朋友圈近期分享合集,已经看过的小伙伴请略过)
Amazon的包装变革
华尔街时报最新文章《Amazon Puzzles Over the Perfect Fit—in Boxes》报道说,Amazon最近在运输包装上做出了重大的策略调整:它准备尽可能的采用Bubble Mailer(气泡袋)和紧凑的纸箱来包装发货。Amazon预计它自营和FBA的SKU,有一半都能用气泡袋装下。这个动向值得咱们海外仓和其它供应链相关企业关注。
(WSJ, 12/20/2017)
Amazon这个策略调整有四个背景原因:
1.包裹越来越多,整个美国电商行业每年包裹的增长量是亿为单位,看看2017年节假日期间包裹净增长量:
- Amazon:6000-8000万
- UPS:3600万
- Fedex:2200-4200万
- USPS:7700万
(看看Amazon陡峭的包裹数量增长曲线)
2.不断高企的运费成本。2017年第三季度光Amazon运费,同比增加了54亿美金。而从2015年开始,UPS和Fedex都同时开始按体积重量收取包裹运费。运费吞噬利润逼迫Amazon要变招。
3. 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他们希望产品和包装越环保越好。Amazon也深知环保这个点能获取品牌忠诚度(win brand loyalty)。
4. 另外一个小细节就是处理网购的纸箱,已经成了很多美国家庭非常头疼的事情。一般的美国家庭都是两个可推拉的垃圾箱,一个装生活垃圾,一个装可回收垃圾。要命的是,垃圾公司都是一个星期上门收一次垃圾,跟国内想扔随时扔完全不一样。因为纸箱是可回收垃圾,堆积如山的纸箱根本无法一次塞进回收垃圾箱,所以常常要分好几周才能处理完。如果大部分纸箱换成了气泡袋,压力就会小很多。
(每周同一天,邻居都会自觉的在早上把可回收垃圾箱放在路边,等待垃圾公司上门收取,晚上再拉回车库)
上述这些原因促使Amazon开始进行“包装革命”。说到气泡袋,文章里还提到一个有趣的事情:Amazon基本上是美国电子商务界最重视客户体验的公司,用气泡袋代替纸箱可以省钱,但是会不会降低客户体验呢?这时候Amazon打造的产品留评体系(review)又发挥了作用,Amazon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扫描那些运输包装从纸箱换成气泡袋的listing,在review中获取到消费者对于包装变革的反应,从而做相应的策略调整。
(气泡袋)
除了运输包装down size,Amazon还积极的引导供应商重新设计产品包装,减少产品的体积。这后头其实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即大部分的生产厂商,他们思维还停留在“以实体零售店展示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上,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在实体店的货架上抓人眼球,以牺牲“紧凑空间”为代价,用各种不惜体积的夸张设计冲击消费者的视觉,以期在竞争中突围。
这种逻辑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显然有点过时了,竞品在电商网站上的竞争是图片战争,实物包装已经没法直接影响消费的下单决策。反倒是通过节省运费换来的价格优势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在Amazon上看到很多Amazon自营的商品,都有两种包装选择:Standard和frustration-free。它们分别代表了“实体商业思维”和“电商思维”。
一方面Frustration-free包装较standard更容易拆卸,另外一方面还极大的节省了产品体积,仓库空间和运输费用。文中举了飞利浦剃须刀和一款星球大战儿童玩具两个例子,在这两个例子里,Frustration-free包装比standard节省的体积都高达80%,换算成运费节省估计在会在$2-$10/pcs,白花花的利润!
(同一款玩具,包装重新设计之后,空间节省高达80%,的确非常惊人)
文中还提到了Amazon从算法层面在积极的探索“合单”和“多条”的优化路径。合单指的是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下了多个订单,这些订单怎么合在一起用最少的包裹发走,算法上,系统流程和仓库操作上都是挑战。多条指的是一个订单里包含了多个sku,比如买桌子的客人顺便还买了一个铅笔筒,你是分开寄两个包裹呢,还是把它们合成一个包裹发?如果多个sku分布在不同的FBA仓库,又该如何优化?
上述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所有海外仓面临的挑战!
Restoration Hardware
华尔街时报介绍了一家Forrest不熟悉的美国实体零售商:RH (Restoration Hardware)。RH是一家豪华家俱专营连锁店,走的是高端路线,2016年营收超过20亿美金。
(WSJ, 12/27/2017)
RH的股价在2017年涨了3倍,引起了WSJ和投资者的关注。文章通篇都在介绍,有很多做空机构看衰RH并压上了赌注。RH的老板Gary Friedman对自己的商业模型深信不疑,他借钱回购RH股票并成功阻击了做空机构,让他们的损失超过10亿美金。
(RH实体店内实景)
因为从来没涉足过RH的门面店,Forrest最好奇的是,RH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文章评论区里的一个号称有35年零售经验的Steve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原来RH有豪华家俱业内最多的“semi-customized”家俱品种,即半制定化家俱。个性化/制定化服务往往意味非常复杂的供应链配套和管理流程。Semi-customized显然是在两者中找平衡:在保证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产品可以卖出高溢价的基础),又不会让自己的供应链过于复杂而没法实现规模效应(控制成本)。
这跟Dell当年创造的,靠以红极一时的CTO(configuration-to-order)模式有点类似:我的各种零部件都是大规模采购,但是我先不组装电脑,等顾客在dell.com上选择好个人喜好的配置和软硬件组合之后,我再组装出一台semi-customized的电脑寄给顾客。下次有机会要去RH看看它们的Semi-customized都给了顾客多少个性化的灵活度
RH销售的商品价格的确昂贵,一个桌灯就卖375美金,难怪很多人不看好它的前景,但存在即合理,更何况股票3倍的涨幅。后续可以继续观察。
美国的多层仓和最后一公里投递
来美国考察过仓库的跨境小伙伴都知道,美国绝大多数的仓库都跟煎鸡蛋一般,平摊开来就一层,25-33英尺高,占地巨大。如果再加上硕大的停车场,真的是蔚为壮观。这是因为美国一直都是地广人稀,一层结构的仓库造价低廉,商业地产开发商自然不会考虑“节省“着用地。而在中国乃至亚洲,2层以上的仓库咱们是司空见惯。你要是再去参观一下Amazon FBA仓库,你会发现精明的Amazon都对仓库进行了分层改造(Mezzanine),20万尺变40万-60万。
(Mezzanine)
WSJ下面这篇文章报道说,随着NY地区的用地越来越紧张,美国商业房地产商终于也开始建造多层的仓库了。在NY Brooklyn和Bronx的两个造价过亿美金的项目,都采用了多层结构,而且每一层都有匝道使得卡车能将集装箱拖上高层装卸。层与层之间的电梯也大到可以升降叉车。
(WSJ, 1/4/2018)
在美国,商业地产特别是电子商务所需的仓库,是个非常火也非常有投资价值的领域。你看看Forrest截图中提到的投资商之一,最负盛名的投行Goldman Sachs Group INC高盛,也是大的仓库玩家,就知道其中一定有金矿。而另外一个私募基金大鳄Blackstone更是早就在投资美国商用仓库上赚得盆满钵满。
(咱们不需要对高盛和黑石的商业眼光有质疑吧)
文中提到了两个有价值的数据,引起了Forrest的注意。一个2016年的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美国24小时内投妥(当日)的包裹量将会占到最后一公里投递包裹总量的15%。美国消费者会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倾向于从能同城当日达的商家购买商品,而商家的仓库显然离人口聚集区越近越有优势。再回过头来看,美国在极速达方面布局最早的,就是Amazon的Prim Now(和一直在秘密测试的Prime Air)。Amazon手握Prime Now + AmazonFresh + Amazon Flex + WholeFood几百家门面店这么一个矩阵组合,已经是一骑绝尘。再看中国这方面布局最早的JD,传言中2018要IPO的JD物流如果成真,也是绝对的大杀器。
(有ramp能让卡车上到2层)
另外一个数据则是说在美国,最后一公里投递的费用,已经占到甚至超过包裹总运费的50%。显然如何优化最后一公里投递降低成本,未来会是一个关键点。无怪乎WSJ另外几篇文章曾经报道过UPS和Fedex都在测试无人投递车(卡车开到小区,放下无人投递车去完成最后500米的投递)。
注:两组数据的调研机构都是大名鼎鼎的Mckinsey麦肯锡。
如果这篇文章有帮到您,请点下方拇指留下手印,您的鼓励让Forrest能更有动力继续分享更多干货!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给您的朋友,让大家的思想碰撞起来。
跨境电商正在阅读
原创43篇 | 快递纸箱&猫 | 仪式感&年会
原创42篇 | 记一个跨境电商的CES 2018
原创41篇 | 退货体验升级: 900亿美金的代价; 颜值即正义:白色圣诞树的流行
原创40篇 | 超前于你认知的跨境电商新模式:StitchFix.com
原创39篇 | 奢侈不起来的Amazon和Wal-Mart
原创38篇 | Amazon业务排名和5G网络的启示|影响1亿美国家庭的电视购物怎么借力?
原创37篇 | 9千万美金营收的爆米花公司如何取品牌名|1.5亿美国屌丝的钱怎么赚
原创36篇 | 3000万听力患者被压抑的需求|印度市场爆发奇点临近|智能玩具的陷阱
原创35篇 | 2亿人参与的疯狂三月,跨境电商的机会在哪里?
原创34篇 | Amazon最牛爆款和一个200亿美金商机
原创33篇 | 游戏红人 / 旧货红人 / "失眠”红人
原创32篇 | 跨境电商面临的多维度挑战:市场, 科技, 政局
原创31篇 | 跨境电商的乱局:特朗普,Amazon,Google
原创30篇 | 特朗普治下的跨境电商,与大尺寸产品的Amazon新机遇
原创29篇 | Amazon Prime黑洞效应
原创28篇 | 跨境电商该如何淘金潜力巨大的”穆斯林市场“
原创27篇 | 美国销售税,Amazon跨境卖家不得不防的定时炸弹!
原创26篇 | 拓宽跨境视野:Amazon无人机,拖延症患者的喜悦,区块链,Gift Wrap
原创25篇 | 3个遗珠:Amazon全球开店峰会容易被忽略的3个点
原创24篇 | 跨境电商必须了解的,颠覆性的Amazon云
原创23篇 |【下篇】特价女靴与2016圣诞节最佳科技类礼品
原创22篇 |【上篇】19.99美金的女靴与2016圣诞节最佳科技类礼品
原创21篇 | 跨境电商的高级套路:Amazon生态新动向,清洁能源和全球视频服务
原创20篇 | 全民公敌?Amazon中国卖家何去何从!
原创19篇 | 美人鱼经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人鱼梦
原创18篇 | Anker名利双收的新项目:Ankerbox
原创17篇 | HUD,一个可以成就一家新三板跨境电商公司的细分品类
长按识别关注
(打赏随意, 感谢你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