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亚马逊正调查员工因受贿而泄露内部数据的行为
今天文章的开头,请允许我废话一段,慰问广东的看官们,“山竹”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都不尽相同,但小撕鸡对各位关爱和问候的温度是一样的,望大家安好...
那些把杜蕾斯买空的
当我没说
单身鸡愿这个周末过后
你们的肾还能值iPhone Xs MAX 512G
好了好了,我们回归今天的正题;
有买卖的地方就有韭菜,对我们卖家圈来说也就是那些不懂太多行情,更懒得动脑系统分析,盲目跟风被收智商税的人,一周都安静不下来;
这不,WMS风波刚过了不到一周,Vine又被人炒的火热,那么今天我们就分两个部分来系统聊聊Vine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来不及了,快上车!
走近 Amazon Vine
1
Vine是什么?
Amazon Vine是亚马逊邀请那些可信度最高的reviewer,让他们发表对新产品或预售产品的看法和意见,以此来帮助其他买家做出明智的购物决定。
详细的解释我们可以通过https://www.amazon.com/gp/vine/help来了解
在平台上,会以绿色下图这样绿色的Vine Customer Review of Free Product标签字样显示;
2
Vine的小知识
申请门槛很高吗?
目前这个项目只针对VC卖家开放(据我了解到的VC账号价格大概在6万元上下,价格不菲),同时Vine的申请也是收费的,在美国站每个asin的收费是2500美金,差不多将近1.75万元;
单从正规角度来看收费,从这一点来说,入门门槛并不低,但别急,已经有人来降低这个门槛了!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服务商可以邀请加入Vine,收费大概在5-8千左右,总体金额降低了10倍,大大降低了门槛;
怎样的产品可以做Vine?
没有被限制留评的产品,新老链接无关,有UPC上传的链接。
可以获得多少评价?
现在大部分的二哥要求均是发30件货过去,也就是说每个ASIN最多可以获得30个带Vine Customer Review of Free Product的评价;
Vine都是好评吗?
想多了,服务商都不敢给这样的承诺,更何况亚马逊官方;
道理很简单,Vine是不可以指定评论人的,我们最多在设置时给到亚马逊一定的用户选择范围;
评论人给的评论好坏纯属主观判断,可以留差评,除非他违反了Cummunity Guideline,否则亚马逊不干涉这些评价;
Vine出现大量差评怎么办?
我们刚提到Vine是可以留差评的,而且完全不可控,所以对于卖家来说Vine可谓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新品推广成本大幅减少,考虑到Vine评论不用点赞也会直接显示首页,且消费者对这样的评论信任感很强,且流量转化率会很高,反之新品就立即判断死亡!
所以如果因为参加Vine导致差评率的新品,还是不要继续自己刷好评了,建议立即把库存清掉,及时止损;
其他
Vine Program没有退货的机制,目前一般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申请商品没有人领或者是没领完还有剩余,亚马逊最后会主动会销毁这些产品,另一种是会一直在亚马逊仓库产生长期仓储费用,卖家也可以选择销毁,所以总的来说也会是我们的硬性投入,在筹备的时候需要心中有数;
3
Vine是如何运作的?
这边操作环节,我就简述一下,VC卖家后台一看便知流程,非VC卖家说再多还不如直接找第三方服务商;
卖家方大概流程为选择商品 - 商品介绍 - 发货 - 设置预设的留评对象标签(年龄、男女、是否已婚)- 提交;
留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每个月亚马逊会定期以邮件告知加入Vine Program的Reviewer有哪些商品可以提供他们撰写评论;
Reviewer可以根据清单,申请他们有兴趣的商品(每次可以申请两项商品,在完成评论之前不得再向Amazon提出商品申请);
而他们必须在收到商品后的30天内撰写评论,否则会被取消Vine voice资格;
我们刚刚说到,我们可以在申请Vine时预设的留评对象标签(年龄、男女、是否已婚),要求亚马逊邀请对口的Reviewer留评;
当然,这样的参考标签是双向的,亚马逊也会给参与该项目的买家同样的选择权;
Vine的评论者也可以设置自己的偏好来挑选产品
但也不是绝对的,除了买卖双方各自预设对象留评人,对象商品后,亚马逊还会给双方附加的标签;
比如说一些用户设置后亚马逊还会根据Reviewer的消费商品,评论如何,内容和用途是否有阐述清楚,来判定该Reviewer是否在一些品类商品评论中属于权威,如果是,哪怕用户设置了,还是会有一些意外的推送出现的;
怎么看 Amazon Vine?
好了,看完上述部分,基本上卖家对Vine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怎么用已经有一个基础概念了,但其实一个新的风口出现,我们更应该理性去看待这件事,小撕鸡也谈谈自己的拙见;
Vine怎么一下子火起来了?
可能很多卖家最近才在各大公众号上看到Vine这个词,能理解,但其实Vine Program在2016年就已经推出了;
微信公众号里最早关于Vine的文章
可以追溯到2016年5月
所以说其实它并不是亚马逊全新推出的一个项目,那么为什么它沉寂了两年,又突然火起来了呢?一句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家想想,今年看到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是亚马逊关于review的监管,包括封店,删直评,限制Asin留评,肃清买家账号等等,都是防止刷单,刷评误导消费者的选择,所以,总会有聪明的卖家去考虑其他方面的渠道获取评论;
不乏继续刷评论,也有用像我们工具来索评、找差评真实信息维护差评、找竞争对手好评真实信息来做营销...
可这样工作有效归有效,但回报率跟邮件模板,跟运营能力直接相关,平庸或高手,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因此总有人得去找出路,这是大前提;
其次,VC账号权限过大,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产品的主图突然成了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者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多是VC账号从中作梗,当然,VC账号的权限不仅仅能够作恶,亚马逊的本质还是希望VC账号能够给自己更高收益的;
我猜测是不是一些手上有VC账号的卖家申请Vine的时候可以0支出,或者费用很低,并且结合跟卖、变体的评论合并,形成了这样一条新的服务链,帮助更多非VC账号的卖家创造自己的Vine;
玩着玩着,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也就火了...
Vine的权重很大...吗?
我一直觉得,现在关于Vine的各方观点种,误导性最大的应该就是权重有多大了,对这一块算法的不完全了解,权重它可能有,但有没有达到一个市场渲染的绝对程度我觉得有待商榷;
关于运营,需要数据的佐证,没有数据做支持都是臆测,我当然也不敢把话说死,权重问题只能说首先我们没有算法,权重很可能有,大小与否,充其量我们只能通过对比来进行心理评估;
很多人通过helpful来判断,新品和预售品的属性决定了在早期这些产品是没多少评论的,又哪来的这helpful点击高低对比?不是废话吗?
哪怕又过了个把月,有了不错的销量和评论,那么早期评论必然是要优先于后来评论展示的,更何况是亚马逊官方的绿标呢?我觉得以helpful来判断权重大小有点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