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亚马逊广告排名算法揭秘及广告CTR的妙用
看到有卖家在网上发帖子,血泪倾诉自己找无良中介做测评被坑的事。
在帖子中,卖家讲述自己找到中介后,每次花费几千上万元,预定几十个订单几十个Review,然后,对方按照约定的时间帮自己操作,下订单,留评论,原本是一个表面上足够开心的局面,突然有一天,自己的产品Review开始被删除,接着越删越多,直至被撸空,同时Listing还被限制留评了,当这个卖家去找对方退款时,对方却始终语焉不详。
原本想为自己的Listing快速增评,没成想增加的评价成了昙花一现,靠自己辛辛苦苦运营收到的真实Review也被删除,Listing还被限制留评,甚至账号销售权限都可能被移除,而曾经“诚信可靠”的中介,消失得无影无踪,毕竟,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今天这篇,就借着产品Review这个话题,来系统性的聊一聊。
产品Review的前世今生:
我们都知道,早期的亚马逊只是一个网上书店,而Review则是书评,类似于当前的豆瓣,无论你在哪里买的书,只要你读了,有感想,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呀,所以早期的亚马逊平台上,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发表自己的Review的。
后来随着亚马逊产品线的拓展,从单纯的售书变成了百货,再到平台开放,招募了第三方卖家入驻,亚马逊都延续着早期允许用户自主留Review的传统。当时的亚马逊平台上,卖家数量还不多,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很多卖家的运营还基本上靠跟卖,但即便跟卖,大家的生意还都做的风生水起的,还根本没有人在意产品Review所带来的影响,自然就没人去主动增评。
随着2014年亚马逊开放招商,大批卖家涌入,格局瞬间发生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大部分的卖家开始注册商标,对自己的Listing进行品牌保护,单靠跟卖的运营方式越来越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只能自建Listing了。可是,自建的Listing,流量很少,权重很低,该怎样去为Listing增加权重呢?很多卖家开始关注到测评,于是,测评开始盛行一时。当然,在彼时,亚马逊还是允许测评的,甚至还专门提供了Top 10000 Reviewers清单供卖家联系。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卖家把测评成为推动Listing权重的主要手段,很多人把原本平台期望公正真实的评论演变成了金钱交易--我给你返现,你给我好评,测评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味,反而让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于是,亚马逊开始在测评方面下手。一些Reviewer被限制不能留评,一些不带VP的Review的评论被删除,不带VP的评论在整个系统中的权重被降到很低。
当直评不再有效,当增评越来越难,市场上开始诞生出了专业组织测评的中介。有些人是自己搭建Shua单系统,自己团队直接操作,有些是通过在当地找一些真实的买家来配合。这就是风靡2016-2018上半年的最火爆的服务商生意。
但亚马逊绝对不是吃素的,利用大数据来进行秋后算账,把欺诈行为和虚假行为一网打尽。我们想一想,提到美国的教育,大家都知道那是“宽进严出”的,入学容易毕业难,想在亚马逊上作假,那也真是一样一样的。
很多卖家觉得郁闷,不知道自己的评价为什么被撸空了。亚马逊是怎么来识别的呢?
如果是自建的Shua单系统,每次账号登录时,虚拟的电脑主机和网络IP都可能是即时变化的,试想,作为一个真实的用户,怎么可能每次登录都用不同的电脑和网络呢?所以,如果每次登录的电脑和网络都有很大差异,Shua单无疑。
一般的消费者,即便是Prime会员,购买的频率也是比较有限的,而购买前的产品搜索、页面浏览、选品的连贯性和收件地址等要素都会相对来说具有一致性,但如果一个账号购买频率过高,上来不经任何搜索和预判,直接下单购买,购买的产品彼此相悖,收件地址各有不同等,都会被系统判定为Shua单。
稍微有运营经验的卖家都知道,亚马逊平台上的平均留评率不足百分之一,但如果一个买家高频购买,且凡是购买都100%留评,你觉得,他会是真实的吗?亚马逊也会对此类账号判定为Shua单。
如果一个卖家账号被判定为Shua单,如果卖家为了申诉账号而举报列举了一批为自己Shua单的买家账号,那么,这些买家账号又给其他哪些卖家留了评论呢?行为具有一致性,为A做Shua单,在B账号的购买也同样有Shua单的嫌疑,好,统统删除。
当然,亚马逊在判定Shua单上肯定不止上述这些,但上述这些是我们作为普通卖家都可以理解的,仅仅照着上述几条来倒推,你就仿佛看到一个赤裸裸的自己行走在亚马逊平台上,你的任何行为,都被系统尽揽眼底,所以,你还为自己的想法觉得妙不可破吗?你还为自己作假Shua单被识别喊冤吗?
沉浸在跨境电商行业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年Ebay、速卖通、Wish和亚马逊,打心底的,我一直喜欢亚马逊平台的公平、公正,我也越来越相信运营中那种真实的力量,不欺不诈,不慌不忙,在产品Review上,我的观点一直是,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