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下互联网用户占79%的马来西亚,跨境卖家该注意些什么?

删评的乌云依然笼罩在各位卖家的头顶,但还是阻挡不了一些卖家对刷单的热情,白海豚的卖家学员圈子里,依然有很多关于刷单的提问,比如:
Q:刷单的时候应该让对方在自己的大类目下搜关键词,还是在all department 下搜啊?有啥讲究?
A:都是all搜索的,有的人会自己选类目搜索的,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差别不是很大。
但是现在这个行情, 还是别刷了吧,我们有个学员这两天,已经有12个LISTING的评论归零了。
现在的后台系统一天到晚分析用户行为,而且自我迭代的速度远超理我想象。哪来那么多的黑科技,只不过是多研究数据多做AB测试得来的些许经验。
今天,无忌就和大家无私分享下近期解答群内卖家学员对如何做好CPC方面的问题,全部来源于离战火最近的亲身实战区域。
Q
CPC广告活动1里有产品A,表现还OK。现在上新产品B,新品B跟A是同类型产品,方法一把B放在广告活动1里面直接推;方法二新建一个广告活动2单独推。两种方式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区别在于哪几个方面?降权?流量分摊?

无忌
首先肯定是有区别的,新的广告组就是从0开始的广告组,没有任何广告权重,从0开始积累。如果你建立在老的广告组的话,那么你可以直接引用原来的广告词组,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直接跳过前期的广告积累期,坏处是一分了A产品每天的预算,二不利于你分析和优化B listing,开广告的目的也是要看你B的关键词的布局情况和优化情况,三可能原本 的A产品不会分多少流量给B。
所以无忌建议,从A里面筛选出词,为B建立新的广告组,就不用前期花钱来选词,单独开广告看一段时间,然后看哪个表现好,取消不好的,把两个广告的预算一起放在表现好的那个里面。

白海豚学员
A和B是完全独立分开的listing,只是产品相类似,没有变体关系。我感觉刚才说的这种情况主要运用在前期broad cpc上,是吗?如果在一个广告活动里面,他们还是会存在流量分摊的问题,相反我新建广告活动,因为新品,反而会有比放同一个广告组里获得更多的流量,是吗?

无忌
新建的广告组里面就只有你的B产品,那么流量就只会给B。如果有两个产品,那么你的流量就是给这两个。
没有变体的话,我们一般是在原来A的广告下载报表,跳出来一部分表现好的,放在B里面,前期会分开广泛在跑上2周。这个和变体没有关系,只是为了测试listing的好坏,还有这些词是否合适你这B产品。
Q
有个Listing,开着自动广告和手动广告。现在对流量有些疑问。后台数据报告中买家访问次数减去手动和自动广告的点击次数之和是不是就是自然流量?如果不是的话,如何查看计算自然流量呢?

无忌
理论上是这样的,Business report里的总流量减去同时间段广告click等于自然流量,但是根据我这边长期跟进的结果来看,亚马逊录入这些数据的时候总是有不同程度的对不上(甚至出现过广告流量大于全部流量总和的情况....),我的做法是除了你上面的理论之外,还会算下广告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以及广告转化率和总体转化率的差别(我有一款产品自然转化率36%,广告转化率20%左右)。用这些大概判断一下自然流量的来源。如果你确实想知道比较精准的流量,建议给亚马逊系统一周以上的时间去补全你的数据。

白海豚学员
我截取了5.25-5.31号的数据,业务报告访客数是903,手动广告:674,自动广告233,确实是广告点击数比访客数还要多。你的意思是给亚马逊一周以上时间,是说我要6.7号来看5.25-5.31的数据才会比较准确吗?

无忌
是的,我这边感觉CPC数据大概要4天到一周以上的时间来补全,比如今天是美国的1号,我们就会统计美国5.26的CPC数据。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