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搜索篇之谷歌精准搜索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3日报道,根据全球商标专利注册网站TrademarkNow的统计,2016年是中国商标专利注册“大丰收”的一年。我们所熟知的腾讯在世界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一,达到了4100件,乐视排名第十,达到了2200件,阿里也有1700件。 全球知识产权现状 如何布局海外知识产权? 哪些观念是必须转变的? 中国企业家们如何布局海外知识产权?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商海的搏击中已经用实践证明: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必须依靠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企业的全球化,首先是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而想要赢得先机,企业家们就要在全球化的战略中提前布局,否则后期维权成本太高。 风险的提前规避 在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风险是一个高发风险就。尤其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在美国,时至今日,中国企业仍然会碰到非常大的知识产权风险的挑战,例如,中国企业频遭美国的“337调查”。遭遇“337调查”的代价不仅仅是需要支付高昂的律师费用,更严重的是,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声誉以及企业在美国进一步的经营发展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小贴士 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US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 国际规则梳理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较弱,在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维护和争取企业自身权益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商标、专利申请途径、在申请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至关重要。要有效利用知识产权数据信息,实时跟踪最前沿的专利技术和对实效专利文献检索分析,对每项专利在企业未来发展起到的作用作出系统的判断,并在海外市场抓紧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才能为以后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条件,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如何得益于知识产权的助推,从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积极适应到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成功布局知识产权战略到有条不紊地开展全球化“圈地运动”,这是每个企业家亟待思考的问题。 哪些观念必须转变? 我国企业无论是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运用,还是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面的意识都还尚显不足。我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转让受让、知识产权诉讼应对等了解不够、能力不强。遇到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熟练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企业不多,下决心打官司的企业更少。企业一旦遭遇境外严酷的知识产权竞争压力,就明显感到“水土不服”,经验不足。 而当下,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已不再只为树品牌、争取政府扶持,更多的是将知识产权嵌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国企业正在重塑形象——“”讲规矩。谁不讲规矩,谁最先出局,知识产权就是最大的规矩。走出去,到全球配置资源、销售产品,不讲知识产权,就要被罚。” 很多企业家觉得将自己的商标进行海外注册申请,是为了适应一些平台规则(B2C),其实不然,换种维度思考,如果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为切入点,将知识产权当作资产来运营,当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同时灵活运用知识产权的一系列保护政策,是否为海外市场保驾护航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呢? 产品未到,布局先行,在全球化战略中,提前布局。除了按照国际协定办理知识产权,还需要到每一个国家去注册商标并申请专利。只要是产品准备进入的国家或地区市场,都需要拿下当地的商标和专利权,每拿下一个,公司的营销团队就可以到那里开疆拓土。 由于法律具有地域限制,在国内世人皆知的品牌,外国人并不一定熟悉,甚至在同一国家之内,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地域性的法律限制,如美国一些州,即便一个商标是全国知名的,但在个别洲被其他企业提前注册并使用持续一定时间后,这个州就可能不在联邦注册的商标权范围之内。这些都意味着,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宜早不宜迟。 (来源:广州积特)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