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FMC?中美航线FMC棋硕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诚
今年以来,跨境电商圈忒热闹,吃瓜人陪着剧中人时而开怀畅饮,时而角落抹泪。同时,各路展会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吹过大江南北,很应景很过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命名“跨境电商”的各类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不论面积大小,单单数得上号的就有近30场,眼花缭乱。所以,有些展商和采购商吐槽分身乏术。这半年多时间我也抽空参加了一些美名远扬的展,入馆去亲身体验温度和氛围,也长了一些见识,得了一些收获。但确实不可否认,有些展会或是为了办展而办展,或是抱着“天下展会一大抄”的理念跟风模仿,有照本走过场的,有剪彩博眼球的,有割草薅羊毛的,有节俭赚快钱的……于是乎,怀揣真爱的观众们不得不举着放大镜,仔细甄别李逵李鬼,毕竟大家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在此,我把自己这么多年办展参展逛展的经验做一些归纳分享,就如何衡量好展会和大家见仁见智,一起探讨。
首先,当然就是看面积规模。这是硬指标,就像座驾排量是1.5还是3.0,居家是独栋别墅还是单身公寓,高下立判,无须多费口舌。当下琳琅满目的跨境电商展中,规模能达到10万平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那些两万平的展会扣除公摊和公共搭建,能摆得开的也就数百个展位,这就好比是奥运会和校运会的区别,你说,诸多一线平台、大卖、服务商会怎么选呢?再脑补一下,犄角旮旯村建村50周年晚会,如果声称郎朗、刘德华、郭德纲将亲自登场献艺,善良的你信吗?
所以,有些规模不大的展会即使办起来,也能见到个别平台招牌在场内竖立着,但出工不出力也时有发生,良心点的可能派个区域BD来露脸代表一下,但如果支使个代理商来充数,又有几个明眼观众能辨别呢?冲着海报顶着疫情抱着希望辛苦跑一趟,只怕多数是要失望而归的。所以,看规模最为稳妥不犯错。
其次,看官方级别。端得上台面的活动,无论官办还是市场化运作,都少不了政府支持,无非高低多少之分。跨境电商虽出身草根,但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夜爆红后,从国家到地方都特别宠爱这个产业“小儿子”,各种关照持续且全方位地加码。于是,一些地方政府觉得没办个展会表态一下,或者说刷一下存在感,都说不过去,尤其是那些新挂跨境电商综试区牌子的三四线城市更是焦虑。
现在这么多地方一起炒热氛围,蹭个热点啥的,没毛病,不用担心。跨境电商这种顶层都关注的万亿级产业,国家出台了林林总总的扶持措施,一定会包括举全力支持一个国家级展会作为总形象的。具体方式嘛,采取充分竞争后的优胜劣汰方式最简单粗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市面上同类展既然已经足够多了,是骡子是马,同场竞技一下,用不了多久就足以分出高下,选脱颖的那个就对了。
那怎么辨识展会的官方支持力度和权威性的含金量?很简单,看主办单位的名头背景,看政府支持单位的级别。省长部长出席致辞或处长科长出席致辞,都是官方没错,但那区别就不言而喻了,而不同的力度和深度,也终将体现在展会的行业影响力上。展会的自我造血能力在市场化运作,这是根本,而政府的加持可以给予更务实的财政帮扶(如费用减免和补贴)和更多的行业资源导入,也是非常需要的。同一棵树,向阳的果实就是比背光的长得更水灵更可口,无他,阳光雨露多寡的结果。
第三,看产业调动。一场跨境电商展会,除了关注它的服务商比例高低外,一定要认真观察参展产业带的代表性,是全国性的还是区域性的还是省级的。前面几期我们说了交易的本质属性和产业带的重要性。何以交易,唯有良品。优质产品是依托产业带而繁荣的。目前跨境电商热销品类的产业带多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制造和出口大省,今年上半年这五省的出口总值占全国三分之二,尽显领头本色。当然,近年中部地区星火燎原崛起了一些特色产业带,也是实力不凡的。所以,这些省份都来了吗?来多少?来了谁?名单自己会说话的。
如果采购商们能在现场看到以前没见过的创新产品,对接到平时不容易见到的外省优质企业,尤其是知名的,那就说明这个展会主办方对产业带的调动能力是杠杠的,兜里没金刚钻是不可能的。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你摆了桌开了店,各路弟兄是会来买你的账的。
第四,看宣传力度。展会效果要好,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参展商够多就行,内行人更看重的是专业客商到会数量,参展企业尤其看重,套用一句广告词,“看疗效呗”。有卖有买才有交易,有交易才有效果,有效果才有口碑和未来,环环相扣,道理谁都懂。
好效果的KPI是多多益善的专业观众数,是他们撑起了展会的实效和口碑。筑了巢也得朝凤凰们吆喝呀,展会上可没有哪个采购商是被大风刮来的。展前持续的渠道曝光,狠狠的广告投入,不光在线下,还要在线上。说白了,就是真金白银不求回报地拿钱砸出来,尤其在项目初期培育阶段更是得闭着眼睛砸,还得尽可能地砸出点水花。相信今年很多人看到了众多模仿首届跨交会广告投放的案例,这是好现象,首创后有复制就说明这个模式是成功有效的。如果一个展会无论线上线下都不怎么看到宣传听到声音,那很大的原因是主办方没有实质投入,展位费全部装进自己口袋。赚快钱的展会活脱脱就是薅一把羊毛是一把的节奏,生命力和持续性都值得怀疑。
第五,看现场活动。有别于传统的套路,“互联网+”展会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做内容。在互联网,有内容就有流量,某宁利用某聪事件制造热点,当晚直播引来大批粉丝关注,打赏超过200万,这流量经济着实惊人。在线下展会,同样有内容才有观众,这些内容就是现场配套的活动,它们的质量就是一面面镜子。对跨境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不在充电就是在赚钱,兴致满满地来,在场听了半天楞是啥收获都没有,只是镜头里的听众甲听众乙,无疑当场就会给出“忽悠展”的标签。
判断是不是有干货的活动,可以从这几个要素着手:一看嘉宾级别。行业大咖和头部高管不仅都是自带流量和IP,并且是非常care自身IP的。如果他们来了,那他们露脸的场合、上台的言论,能和BD们总监们一个级别吗?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的可不得是不同寻常的内容,甚至重磅新政的首发都是可能的。跨境电商是个江湖,是佛是僧还是后生,各有烙印各有阶层,佛讲佛法,僧念庙经,后生学烧香,根本不可能一招通用的。二看涵盖内容。跨境电商涉及十几个大领域,包括政府、平台、产品、物流、仓储、支付、投资、金融、资讯、人才、科技等,如果一场展会的活动涉足其中的多数,而且都很硬核,说明展会是综合性的高质量的。三看策划方。行业资源和组织功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策划方本身是不是资深有能量的业内人?圈内人脉是否够广够深?这些背景只需找一些行业老手问一下评价,甚至度娘一下他们是否有过往行业活动的举办经验,裸泳与否无须等到潮水退去就知道。四看参与面。如果圈内大佬们都纷纷参与,重要平台和服务商大部分都能够亮相,就是无声地告诉你他们在为这场活动背书。反之,该来的没来几个,无足轻重的来了一大串,大家就三思吧。
第六,看特装水平。展会的特装展位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参展企业实力和重视程度,好比对同一套毛坯房,以终极置业和过渡安家目的的装修预算就是每平1000元和100元的天壤之别。特装区域的占比决定了来展会的展商究竟是来做生意的多还是来打酱油的多。如果一个展会上满眼特装,就如同购物进入王府井南京路,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感觉。而特装寥寥,标摊为王,甚至楣板都没挂整齐,配电箱外露,地板上宣传广告满地,就好比夜市一条街,可买可不买,匆匆飘过。
老话都说凡事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装修大气的展会直接反映了主办方的“人品”——甭管赚不赚钱的,什么东西好就用什么,先把事办好招牌树好,咱要做的是长远的精品,做的是行业数一数二的展,搞一票是一票的短平快在这行不通。打个比方,下馆子分两种,去米其林餐厅肯定是配着正儿八经的大事,值得你“吃”着优雅的环境呆一整个晚上,而去街头吃个锅边卤面啥的就是履行程序填饱肚子而已,十五分钟后走人,来匆匆去匆匆,美不美味甚至是其次的。所以,看你抱着什么心态和目的罢了。路边摊办不下了贴张停业通告就好,而米其林餐厅有见过要随时开溜的吗?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上面唠唠叨叨一大通,归根到底就是看展会是不是有远见是不是在走心,鉴别起来一点都不难。写到这,刚好又瞥见案头的《出口跨境电商186问》小册子,那是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组委会专门为行业编印的公益普及本,上次展会向诚心观众只赠不卖,在现场屡被点名索取,一点也不夸张,圈内据说也被一些企业选为新人入门培训的内部教材。无心之举,造福行业,说功德无量太恭维了,但起码展会界前所未闻,毕竟那种精美程度那种豪发气势,也是要白花花的不少银子啊。听说下个月这个展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再次开幕,到时去看看他们这次又有什么新鲜猛料吧。
都说传统贸易要积极转型跨境电商,但其实跨境电商也在由粗放向精细的自我转型升级中。行业需要众多优秀的参与者,也需要宽敞明亮的大舞台,跨境电商展会正值百花齐放、群雄逐鹿的纷争,也让我们拭目以待是不是很快会有一个王者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