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亚马逊全球开店如何做选品调研?思路是怎么样的?

近几年,外贸企业和工厂能感受到订单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订单的小额化、零散化;小单、短单越来越多。对于习惯了批量生产的工厂非常不适应,在生产备货上会很麻烦。
时代变了!
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中间商需要更快响应需求的变化。海外采购商开始革新自己的采购模式,对上游的供应要求订单小、货期短、款式多样化。整体采购趋势也在向小单化、个性化转变。为了规避库存积压风险,海外卖家开始逐步切割订单, 分批按需采购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国际上大型的一级采购商在国际贸易摩擦受到了较严重的冲击,而采购信息渠道发展和成熟,物流成本下降也使得海外小零售商能直接和国内工厂和批发商直接对接。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推出“快速交易”( Ready To Ship)采购模式,又叫RTS模式在爆发式增长。在独立站市场中也有一批先知先觉的卖家用社媒或是搜索流量渠道将小B生意风风火火。
小零售商,传统线下小B和海外新浮现的大量小微创业群体,他们在采购上也同样有低金额、小MOQ、快速发货的需求。毕竟,小B卖家资金有限,追求低预算和低风险, 快周转。
除此之外,传统外贸业务被跨境电商行业颠覆的大趋势是订单碎片化最主要原因。
在传统的外贸中,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一个基于层层分销和批发的网络。而跨境电商的交易链条只有三环,国内生产商,跨境电商卖家,海外消费者。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中间成本,跨境电商卖家能直接为海外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价格,这对传统外贸零售造成重大冲击。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采购小单化、个性化。跨境电商卖家依托线上数据做选品测试,差异化定制,基于效果数据加大预算放量。在测试和放量等不同阶段也同样要求小批量,高频次采购来规避可能的预判失误造成的库存积压风险。
传统外贸形势在不断拉锯的贸易战下恶化,也有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以及劳动力、原材料、税费成本上涨等等因素。转战跨境电商,或是开拓跨境电商卖家市场开始成为不少传统外贸工厂的业务转型的新方向。
但是,转型服务于跨境电商卖家必须要接受小单,快单的采购模式。“订单碎片化”趋势不可逆转,也是工厂未来必须面对的现实。对很多工厂来说,“订单碎片化”带来采购生产环节的痛苦。不接可能得罪甚至失去客户;如果接了这类订单,采购生产上太过麻烦,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批量生产。
那么,开拓跨境电商卖家客户,对工厂有什么好处呢?
对工厂来说,订单碎片化虽然造成生产、出货等方面的难度和麻烦,但是这类订单往往风险小、利润高。在传统的外贸中,层层网络采购,再到国内层层分发的多个环节,让外贸工厂的利润被层层剥皮。
海外品牌和大零售商占据微笑曲线最重要两端: 设计开发和营销。而在多环节链条下的传统外贸模式中,对海外市场两眼一抹黑的中国外贸工厂无力介入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只能在食物链的底端赚取整个行业中最微薄的利润。

而采购量小、频次高的跨境电商卖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资金环节来看,跨境电商卖家基本不要求账期,海外消费者先付款购买带来整个行业的资金门槛较低。回款周期要远快于传统外贸业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厂的资金压力,从而规避资金风险。
另外,传统外贸大B客户考核标准多又严苛,谈判流程复杂,谈判时间长。跨境电商卖家客户对产品质量和规格上的要求也相对容易协调,对应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也能大大减少。
拥抱变化,工厂和跨境电商卖家的深度合作是未来必然趋势。
跨境电商时代行业变革最核心的触发点是直接触及海外终端消费者的信息链,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能够非常低成本了解海外市场第一手的需求讯息,行业趋势与潮流风向;也能直接与海外消费者互动,传递品牌信息。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已经可以在品牌、设计、研发、理解消费者等环节发力,摆脱在微笑曲线中曾经最不利的位置。
无论是品牌、营销、设计、研发,无一不需要数据的支撑,而直面海外消费者的跨境电商卖家能通过电商平台或是流量渠道,采集监测分析数据来最优化决策。
对于工厂来说,和离海外消费者最近的跨境电商卖家深度合作,能通过卖家了解不曾了解的海外市场。如果能和跨境电商卖家深度合作,就能实现基于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来做产品的升级迭代,优化商品品质,和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差异化产品。
我们能看到一些拥抱大趋势的中国工厂,快速调整了公司策略,和跨境电商卖家一起,布局公司供应链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对于不少做流水线的柔性化改造的工厂而言,订单总量并未变小,利润也比以前大了。
中国外贸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适者生存!外贸工厂开始重视跨境电商卖家这块“蛋糕”,改变自己适应变化是未来的生存之道。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