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大增300%!3月份俄罗斯人疯狂抢购这一品类!
昨天的文章一发文,很多同学都发微信说,杜哥,你这方法真的是研究得够彻底,按照你的时间点加上每天坚持后台催评,新品的ratings都能够来的很快,有时候一天晚上能够来六七个,太给力了。
我只是回复她们说,方法有效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新同学都说,发现我的很多运营技巧和观点都跟其他人讲的不同,包括什么后台催评,新品选好了要少批量测款,新品上架先要做站外推广拉一波大流量,新品流量不够要做秒杀,连做六次以上等等的观点。
我一直跟大家强调一点,要自己通过尝试,不断实操,总结经验,你才知道到底哪些运营上的技巧是正确的,对你来说是有用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而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啥也不去实操。
在我看来,各种玄学,反正就像打造新品前期的时候,在西南方向点上一根蜡烛,如果五分钟内蜡烛没灭的话,那这个产品是个爆款,肯定能够打造成功的,如果五分钟内蜡烛灭了的话,那就准备弃置。
......
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一天他能够选出几十款产品,觉得能够做的产品,通过看头部排名区域大哥们的利润率高,分析了一下头部排名大哥们的raings普遍几千个,觉得现在进入这个细分类目,能够活下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于是每款都通过空运发五十个测款,可想而知,通过这样子的选品,完全没有一个数据能够支撑说这个产品是能够值得我们去做,所以结果是每款产品都滞销,弃置。折腾了一年四季,发现自己打造了一百多款产品,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打造成功,甚至连每天稳定的三单都做不到,于是就妥妥地成为了“亚马逊的陪跑者”,看着人家爆单,看着人家挣钱,而自己却严重亏损。
提及这个案例,主要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如果单单看亚马逊头部大哥们,那肯定是单量多利润高,即使你分析其他行业也一样,肯定是头部卖家挣钱,但是你要根据自身的资源,自身的资金投入,自身的运营技能,是否能够支撑你能够冲进头部排名,甚至能够稳住在头部排名,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就是很多人的产品用低价打造了一两年,还不能够盈利的原因,因为即使你排名冲上去了,但是你的历史销量和历史权重这两个基数远远小于竞争对手,那么势必你只能一直低价才能够撬动销量,一旦涨价一点点,马上掉排名,销量暴跌。
问及是不是梁静茹给她们的勇气,能够让她们支撑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亏损,她们都是回答我,只要能够稳住在头部排名,那势必能够挣钱啊。我反问了她们一句,那你稳住了吗?那你挣钱了吗?
现实是残酷的,如果到现在还不能够明白亚马逊的底层逻辑,我想肯定做的非常吃力,甚至每天都很焦虑。
选品,要通过一个正确的思维逻辑框架,通过不同维度去分析整个细分类目,整个细分类目的销量分布,评价分布,价格区域,而不是单纯只是认为头部排名区域大哥们的单量多利润高,评价普遍才几千个,盲目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冲上头部,也能每天稳定的单量,稳定的利润。但是你却忽略了竞品他们的历史权重和历史销量,这才是最致命的。
看过我们文章的粉丝们都知道我们公司从一开始做亚马逊,我们从来不测款,在不测款的情况下,至今没有滞销过一款产品,没有清货一款产品,更别说弃置过产品。在直播的时候,有个粉丝说,我觉得杜哥你说话好自信啊,没滞销过,没清货过。
而我对她说,这不是自信,这叫做有底气。在选品前期,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统筹和分析,那么等于有了数据能够支撑你去分析,自然这个产品到底能不能做,心里已经有数。
通过如何去解决产品的痛点,把整个细分类目竞品的痛点和差评点变成自己的卖点,一一在文案和详情描述强调出来,那么你的产品转化率肯定比其他人高很多。这不也是一种差异化打法?而不是只是单单的通过数量上的不同搭配定义为自己的产品有差异化,这一点很重要!
可以算一算这笔账,选品不断测款,然后通过测款,把转化好的产品重新新建listing,重新发货打造,这是一种思路。而另外一种思路,前期通过正确的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细分类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然后再选择产品直接发大货去打造。算算这笔账,到底哪一种思路才是更加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做生意,无非就是一道算术题,而很多人却没能够算明白。
毕竟我自己从一开始做这个公众号都很佛系,很多自媒体都喷我假清高,实际上不是假清高,而是自己的公司确实挣钱的业务多,目前依然还是卖货为主,卖货挣钱,而不是靠自媒体去养家糊口,这一点是我跟他们最大的不同,所以我选择了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