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禾孵化亚马逊卖家怎么做好运营,让店铺快速成长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感觉几乎是以月为单位,每月一不小心又到发工资那天。
一晃,还有4天就2020了。
圣诞后的销量出现了腰斩,过节嘛,也正常,现在我的心态还是很平稳的,订单的涨跌,几乎没啥感觉。当然我也知道现在的销量,年中之前的基础已经大部分决定了。而年中公司的基础,其实从年初的人员储备,项目计划,资金准备这些已经决定了大部分。
看了一下12月的销售额,是11月份的两倍多,不够理想,还凑合。
亚马逊其实是个节奏感很强的生意,一年几乎停不下来,需要提前播种,丰收季才能有所收获,所以现在时间紧迫感更强了,所有事情都要提前做规划。
今天开始去找新的办公室,其实月中的时候打算开始找,这段时间一直忙不过来,小宇昨天没提醒的话,今天还没排上日程。
一年换一个新的办公室,算是个小目标,这几年几乎也是这样,明年团队要继续扩大,前几年从最开始的农民房自己开始折腾,慢慢换到好一点的农民房,再到商住两用,再到大厦,因为感觉创业初期,钱花在刀刃上,办公场地也不用搞得太高大上,还不如省下来,当作员工福利。
明年还是打算租一个好一点的场所,让大家办公舒服些,还有便于接纳更多人才。
新的办公室准备在坂田,为什么在坂田呢?
坂田,跨境电商聚焦地,产业配套,物流,人才,交流,信息都很成熟,这两年我充分感受到产业聚集地的好处,一个行业肯定是产业聚集地走在前面,信息,资源丰富。包括供应链工厂也是一样。
亚马逊的聚焦地在深圳,深圳的聚集地在坂田。
特别是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产,这个毋庸置疑,其实算下来场地成本一年多几万,招多一个得力的员工就赚回来了,很多项目不是项目不行,而是人不行,得力的员工一个顶5个。
下午跟着一个中介在跑,走了4,5个产业园,了解了个大概,估计还要跑一趟才能决定下来。年底租办公室还有个好处,谈判的筹码更足,比如现在几乎可以谈到2月1号的免租期,房租可以压低等等,年底嘛,租赁市场淡季,空着一个月损失更大。
现在中介也不收这边租户的费用了,直接向业主收,说明现在更加是买方市场。
晚上跟中介哥们吃了个饭,他一直做坂田这边的办公楼市场,他说:其实现在深圳的办公楼空置率很高,特别是南山,福田,在30%左右,坂田这边好一点,10%左右,为什么呢?
15年的时候,深圳多了很多写字楼,以前响应号召嘛,万众创业,那一批创业的现在很多熄火了吧。
他说,19年办公室的租金很多都回调了,坂田降了10%左右,福田,南山降了30%左右。
19年经济,据说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哈。
今天一篇《再见,我亲生创办的公司》在朋友圈火了,开始我还转发了,后来我感觉,有点利用放大焦虑情绪,就把转发删了。
文章中只选了一些很惨的失败案例罗列,固然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创业者的共鸣。然而也并未分析失败的原因,有点断章取义,不负责任的感觉。
创业注定是少数人的游戏,刀锋上舔血,万众创业肯定是个伪命题。成功者有成功者的共性,虽然不能说我认识很多创业者,在我心目中的创业者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努力的。
而我认识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更多是二道贩子,以前我是国内二道贩子,现在是国际二道贩子,仅此而已。身边认识从草根二道贩子逆袭的倒不少,他们也有共性:爱学习,爱分享,执行力非常强,低成本很low的开始,快速复制,情商高,懂感恩,喜欢折腾等等。
失败者也有失败者的共性:没吃饱饭的时候谈想法,谈情怀,谈理想。我现在也最怕听到那些一上来就说认识多少人,有多少资源,要怎么去融资等等。
每个项目开始之前,小成本快速试错,这个环节少不了,特别是互联网项目,其实很多优秀的商业模式是市场逼出来的,原来并不长这样,包括我们做产品也是这样的,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迭代。
有两本书我觉得创业者,或者我们二道贩子很值得读的《精益创业》,樊登的《低风险创业》。
好了,本来要写增长思维的,一下子扯了这么多,继续回来~
这一讲的内容主要说机会。
抓住机会有两个难点。
一是,发现机会;二是辨别机会,达成共识。
怎么发现机会呢?
比如运用到亚马逊的选品中。其实选品包含两个环节,一个是确定一个市场,二是这个市场内,产品怎么做。
一个选品能不能成功其实包含了整个亚马逊的东西,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比如供应链,运营,技术,团队实力等等。
从更长的尺度去看选品,一个品要首先被选出来,第二这个品可以长期守住。守住,更多就要靠供应链,团队实力因素了。
所以我们选市场时也会有穷举法,比如我们做非标品,我们有优势的领域的产品,再从里面进行发散,穷举,再结合自身供应商的优势资源,选出我们的市场。
选出市场时,接下来再根据我们的模式套路去选品。
抓住机会:从0到1的破局点
按照上面的方式,我们选出产品了,这时候再拿去测款,发fba的方式。一般这些款式会有两种,一种相对普通一点的,可以理解成公模产品,另外有一些是特别一点的。公模产品已经经过市场验证了,再去做的目的就是看一下市场的竞争程度怎么样了,同时这些简单普通的款,市场需求量越大。特别一点的款呢,就是差异化比较多的产品,往往会比较有竞争力,容易推起来。
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低成本快速试错,从0到1破局。如果行得通,按照原来模式复制,投入资源。
如果行不通,改变姿势,再来一次。
大机会:知识结构与精神结构
这是另一个发现机会的方式,用天眼。什么是天眼,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比如,下一阶段,国外跨境电商私域流量,社交电商玩法会不会是未来的趋势?
现在国内网红带货那么火,国外的直播,短视频会不会一样流行?
东南亚的电商市场会不会是前5年淘宝的市场?
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我们的品类发展去做?先高频,再低频,先小、轻、快,到大件货。先标品,再非标?小平台,大类目,成熟平台,细分类目?
先铺货,再精品,再到精细化运营,再到品牌。
知道过去,发现未来,这需要知识的积累。
爆品机会:爆品公式与品牌护城河
梁女神总结了一个爆品公式:爆品=技术/供应链创新x爆发品类x新流量。
技术,供应链创新,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比如我们选品做产品时,会用到差评改进法,根据市场的差评去做改进,提升。或者捕捉趋势元素,社交上的、国外展会的、行业分析报告里面的等等,去做产品的创新,这些都可以。
爆发品类:比如之前的平衡车,指尖陀螺等这些产品,网络社交上火起来的,或者消费升级,人口换代出现的品类切换机会,这个点我暂时还没太大启发...
新流量这个好理解,fb流量,私域流量,网红流量,短视频流量,ins,YouTube等等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新流量入口,来打造我们的爆款?
跨越周期:基因,机会
第二曲线理论,最近两年被李善友教授弄火起来。最早是国外一个管理学家汉迪提出来的。
其实我们亚马逊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一个账号,一个公司的发展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
在产品线这个维度,我们要做的就是,要A爆款成长期的时候,我们要找到下一批B爆款续上这个产品线,很多时候,B产品会抢占A产品的市场份额,但B产品更符合买家需求,这时候A虽然能产生现金,也要让B去自我迭代,不然你不做B,竞争对手也会做。所以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基因,抓住机会。
站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也是这样,最早很多卖家是从ebay起步,到速卖通,到wish,再到amazon,现在大多数跨境电商公司amazon的占比占到90%以上,这是行业周期决定的。
大成靠周期,大败也是周期。
在商场中,你不进步,你的对手们会进步,客户的需求会变化,市场自然会把你淘汰。
持续精进,拥抱变化,才是持久生存之道。
所以,Amazon的下一个平台机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