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千亿市场,跨境直播如何入局?

给自己放了一个小长假,今天刚回来上班。第一次放假期间没有随身带电脑,有点不习惯。从春节回来之后,一直很忙,就想着给自己轻松几天,充充电。
最近我们所深耕的几个细分类目流量都明显上涨很多,大类排名一直上涨,销量也一直持上涨的趋势。新品的CPC都能够降得很快,因为细分类目的流量在增长,所以自然搜索量大的情况下,那么自然而然新品的CPC能够很快就降下来,排名和订单量也不会轻易受影响。
这就是我一直提到的,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哪个细分类目进入打造产品,我们势必要选择现在流量不断增大的,顺势而为,能够让我们打造起产品更加如鱼得水。而不是现在还去选择冷门细分类目,市场流量不断变小,那么自然会很难做。
如果你们每天都在前台选品,我相信你们会发现,今年很多细分类目的市场流量变少了一大半,销量也是少了一大半,那么我们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变化,避开这些细分类目,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细分类目,快速生存下来。
市场流量变少,销量少了一大半,那么自然大家都会开始发现自己的出单量变少了,于是开始不断加高广告竞价,甚至是降低售价来冲销量。那么一旦有一两个卖家这么操作,其他卖家也跟着这么操作,那么也就是整个细分类目都在打价格战。
而我在每个同学选品的前期,我都是建议她们如何去避开不好做的细分类目,从而快速让自己先生存下来,如果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那就不要跟我再提什么远方和诗了。
把整个细分类目的利润不断拉低,后面产品想要涨价,是非常困难的,一直涨不起价。这也是很多人发她们的店铺给我看,一直低价卖了大半年,一年,而后面发现自己的产品一直无法涨价,一涨价隔天排名暴跌,销量减半。于是又只能把价格降回去,一直亏损,亚马逊店铺余额一直都是负数的,也就是还要倒欠亚马逊广告费。一款产品做上一年亏上十几万,同时打造了两款产品,三款产品,基本是直接就亏完出场。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要学会顺势而为,而不是盲目自信,逆流而上,自身能力有限,即使你家里有矿,能够熬上两三年,我相信到后面也还是无法让自己的产品盈利的。在一开始,选品思路错了,打造产品模式错了,那么打造失败出场这个结果也是必然的。
在前两年,亚马逊官方客户经理来我们公司开会,让我们提前去布局某几个类目,因为官方接下来会对这几个市场有流量的扶持,所以我们就提前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店铺去布局,甚至深耕每个细分类目,从而不断地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具备溢价空间,不断拉升产品的利润率。而不是只会一味地低价,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在顺势而为的情况下,你才会显得更加游刃自如。
就像我们的产品打造到稳定期,每天三十美金的广告预算,即使每天烧了几美金,也不再去降低广告预算,因为这也是客户经理给我们的一个建议,以系统数据来看,三十美金每天的广告预算是最经济实惠的。
如同我们公司长期坚持后台催评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官方建议我们能够去尝试,去做,去坚持的事情,那我们肯定是会尝试,通过实操,甚至摸索出每天几点进行催评效果会更佳,那我们只要坚持每天按照这个节奏来催评,自然而然产品的ratings要比竞品积累得更快,每天保持listing的活跃度,转化率不断拉升,你会发现同款产品,别人打造了一年,还无法稳住排名,稳住销量,而通过这种方式,你可能只需要三四个月,就能够稳定地出单,同时还有不错的利润。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按照我们的产品的比例,一万个订单,基本能够来255个ratings,包含25-30个评价,这是我们同时催评的情况下,你可以对比跟你同时打造的竞品,如果没有催评的情况下,他们是无法做到这种留评率,更别提如何能够让自己快速积累历史权重,历史销量,从而让自己快速生存下来了。
如果一开始大方向是错的,运营上的节奏和思路是错的,产品的上涨价格节奏思路是错的,产品如何能够稳住排名的思路是错的,那么我想,即使你坚持上三年,也能够把家里的矿都给败没了。
毕竟,失败的人太多了,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恐怕长期下来,只有你自己在骗你自己,说服你自己要相信"与时间为朋友”!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