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日外贸和电商即将进入焦虑时刻
传统外贸出口开年略显疲软。
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1%,较2022年放缓2.5个百分点左右。而中国商务部部长在3月2日表示:今年外贸压力明显加大,主要是外需的减弱。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企业也反映,手上的订单在减少,下单在延迟,大单变小,长单变短。除了外需在减弱、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也在上升,还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5063.0亿美元,同比下降6.8%。从出口国别来看,中国到日本的出口同比下降1.3%。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据日本外务省的数据,2021年,中国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7%和进口总额的24.6%。日本的贸易逆差增加将影响到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总的来说,当下的外贸形势已经反映出了明显的“替代效应”,越南等东盟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份额替代十分明显,集中体现在塑料制品、皮革制品、针织服装、鞋靴、家具、玩具等品类。同时,对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份额也有一定挤占。
大形势如此,聚焦到个体身上,则是巨大的灾难。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某外贸企业,做了20年的日本市场,客户都是日本大商超集团采购,今年订单直接减少了30%。日本买家因为都是老朋友,也不藏着掩着的告诉他:政府要求部分订单尽量转移到东南亚,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
这是个体对抗时代洪流的无奈、无力感。
我们跟很多对日外贸企业也交流过,确实从2022年中旬开始,日本的订单就大幅度下滑,虽然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段时间有所回暖,但整体的订单金额和利润都下降不少。
外贸模式的交付滞后性,会造成今年一季度好像出口数据没有特别大降幅的假象,但在今年二三季度,应该会有比较突出的显示。我们预测:2023年对日出口整体不会有特别大的增幅,大概率是3%以内。去除各种转口贸易和其他业务形态的增长,可以说,传统对日外贸,已经迎来了“焦虑时刻”。
在品类的分布上,传统出口日本的强力品类(比如机电、机械、服装、电子部件等)都会有所下滑,而其他原本小众的类目(中国供应链有优势的品类,比如宠物、家居、小家电等)则会迎来一定的增长。
2023年,我们预测,日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会保持稳定,这个之前我们就写过文章,大概率今年在5.0~5.4之间徘徊。但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除了采购商的订单转移问题我们无法影响之外,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也同样无法忽视。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进口额为118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39.2%,其中原油增长了91.5%,液化天然气增长了97.5%。这导致贸易逆差额达到19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了57.7%。日元大幅贬值和能源价格飙升是导致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日元贬值使得日本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能源价格的飙升则增加了进口成本。
日本的CPI消费者指数连续攀升,对日本国民还是造成了很多影响。内心不安和消费力的疲软,将会持续影响消费信心指数的提升,从而造成经济恢复速度难以达到预期。在这个角度来说,日本买家必然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反向挤压了外贸出口商的利润空间。
一句话,大家都难,只能共度难关。
对日跨境电商,2023年的大盘形势,也不会特别好。
这个判断,我们是基于两个原因:
1、日本整体经济的疲软和缓慢的恢复速度,会造成消费层面几乎没有特别大的跃升。GDP不增长,工资不加,普通国民怎么拿钱去消费?
2、疫情基本全面结束,日本线下实体商业的恢复速度惊人,据日本百货店协会公布的2022年数据显示,日本门店销售额较上年增长13.1%,连续两年好于上年。线下商业的快速回暖,必将减少线上电商的销售大盘。
日本百货巨头三越伊势丹的股价近一年涨了40%
线上电商的大盘子没有特别大的增幅,但是竞争烈度并没有下降。肉眼可见的是,今年还会有大量的跨境新卖家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大部分是传统外贸工厂和国内电商玩家,带着产品供应链优势和电商运营思维,必然会给老卖家们带来新的冲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摆在每一个对日电商从业者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也是个机遇,行业还是需要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参与者,只有这样才可以细分出很多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