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的傲慢与偏见
当时写完文章后,就收到了很多Feedback。我也潜伏在很多吹水群里看不同投资人以及行业从业者的观点。能够感受到对这家公司深深的Bias,当然也可能是因爱生恨,毕竟曾经爱过。
更不幸的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SEA的很多管理问题都被一一戳破,在互联网树洞脉脉里,SEA也很快从“有虾选虾”的优秀口碑,变成了“提桶跑路”,“全员排队N+2”。
我能感受到这个公司里员工深深的Suffer,中层的迷茫,以及外界的不信任。
1 SEA不是第一次暴涨SEA不是第一次暴涨了。2022年3季度的财报当天,SEA收盘涨了36%,在盘中一度涨幅到45%。
上个季度的财报所经历的时候,是SEA这家公司内忧外患最严重的:
外部战场不断兵败,法国、西班牙,还有之前的印度
TikTok的担心到达爆发的临界点,在那个季度TikTok印尼的GMV超过了SEA印尼GMV的10%
游戏业务大幅滑坡,研发能力到了瓶颈,除了FreeFire外不是没有成功游戏,是根本没有游戏
而反映到公司报表上的就是,2022年2季度,公司消耗了大量的现金流,而扣掉可转债后的现金,烧不了几个季度了。
在东南亚这样充满未知的经济环境里,人们不难继续猜测,SEA的下一步是不是要倒闭。
但3季度的财报,SEA传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2023年不光是已经接近盈利的东南亚业务要正式盈利,整体电商业务(包括拉美和波兰)也要盈利
大幅开始削减各种预算,尤其是物流补贴,加速盈利进程
而在昨天的4季度财报,SEA宣告了他们不用再讨论任何倒闭的可能性了:
整体电商业务在4季度就已经提前盈利,提前了整整一年
不光电商,金融支付业务也在4季度转向盈利
在这个季度公司产生了5亿美金的EBITDA,公司的现金流也基本打平,不会再有任何倒闭的风险了
当我们去复盘盈利改善的大逻辑时,和去年写的文章基本完全一致。
物流补贴是提升利润率的最大抓手:
免运成本占到超过5%的GMV
通过降低大促免运券,提高免运门槛,降低免运次数
光免运券一项,就能省出来1~2%的利润率
随着自建物流密度提高,单次物流成本也开始下降:
Shopee Express拥有派单权,可以拿走物流里ROI最高的订单
网点密度的提高,单次成本也从过去的USD 1.5+,优化到接近极兔的物流成本
随着Shopee Express在Shopee物流体系内的不断提高,Shopee也赚走了本该属于快递商的利润
同时公司痛下决心,裁员+砍买量补贴。
这使得Shopee在这个季度EBITDA占GMV的比重,就从1年前的-4.9%/上个季度的-2.6%,提高到本季度的0.7%。
而在Shopee完成挤出利润的过程里,公司也一直遭受大量的质疑。有大量关于Shopee的讨论都停留在过去的认知。
3 傲慢:打江山不懂守江山Shopee CEO Chris身上有着狼一般的血性,同样也让人怀疑这位时刻鸡血的Leader永远过度自信。
这样的狼性,在Shopee早期扩张的进程中无疑是非常匹配的。
在Covid刚刚爆发期间,当Lazada还处于管理层混乱,中国外派团队希望回国躲避疫情的时候。Chris要求所有员工抓住Covid期间的一切机会,甚至带队到政府面前说要帮助打通疫情期间中断的物流。
在早期不需要精细化运营的阶段,这样近乎莽性的特质,使得Shopee很快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站稳脚跟,并开始向外辐射攻城略地。
而Chris作为大将的自信与莽性,也带来了Shopee 2021-22年的动荡:
大力并且极端地海外扩张,缺少预算管控,很快铺开了印度、欧洲、拉美市场
冲锋的做法不仅体现在海外扩张,还体现在大力于北京设置短视频研发基地,从越南向东南亚各个地区推动外卖,以及在每个地区极端地商业补贴
Chris身上有极强的咨询公司特质,要求每个地区Get Shit Down。这使得公司不是一个统一架构,更像是一个军级建制下,有很多分散的独立团,彼此间缺乏联系。
而自古以来,独立团都很适合打顺风仗,在逆风的时候,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对地方缺乏深入了解,就又会将所有问题暴露出来。
海外扩张,很快因为对地区预算缺乏控制,导致整个体系现金流断裂,从极度扩张,变成极度收缩
铺下来的短视频管线,以及在印尼/马来西亚铺下来的新外卖管线,也因为基础业务的现金流短缺,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大船掉头的过程,中央往往希望地方在缓慢降速的时候,做出利润。但又对地方当年怎么注水出收入的,视而不见。
这使得既要又要的目标永远只能完成一项当年的大力出奇迹,也让Shopee的体系越来越复杂,不透明的地方越来越多,内部也越来越分裂。
4 傲慢:低效到夸张的运营Shopee的运营体系,不光比起国内最精细的拼多多、美团要相差甚远,在大部分地区也很难比过SHEIN,甚至在部分地区对比本土的竞对也毫无优势。
因为地方的权力在Shopee体系中非常强大,这使得中央能做的基建往往很难推动,打开脉脉我们能看到非常多对Shopee基建的评论:
“Shopee的AB Test基建,是我待过的公司里面最差的”
“数据体系极其难用,今天跑的数据,明天才能跑出来”
“今天又出现了T0故障,但是包袱太重,可能过几天还会有T0”
“都什么时代了,地方还在用几百人的人力团队,拿Excel来计算和登记大促活动”
与Shopee不同,代表中国运营效率的三剑客,拼多多、美团、SHEIN非常重视底层的基建能力:
如果能用自动化系统,替代人力体系的不稳定、低效,就应替就替
完整的文档化习惯,尽量减少沟通中的摩擦,将过去的正确/错误进行合理总结
而美团等,更是有一套庞大的商业分析中台,通过频繁的AB Test和长期预测,来尽力保证每一个措施风险最低啊
数据体系更是深入每一个核心决策的设立,公司能很快找到问题出在哪里
这也使得在美团、拼多多、SHEIN上,我们总是能见到“虽然船大,却能漂亮的掉头”,很多“既要又要的指标”都能圆满完成。而能够完成的关键,是足够的精细化能力,使得大问题,可以逐层分解,可能1亿美金的亏损窟窿,通过精细化分解成100个小措施,就能顺利度过。而在Shopee面前,很可能就是如何填满这个1亿美金的庞大难题窟窿。
5 傲慢:放纵羊毛党和腐败缺少自动化的风控体系和对数据基建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很多后遗症。最明显的就体现在羊毛党和腐败上。
Shopee的补贴体系非常粗放,在国内的体系里,非常看重补贴给谁,会不会补贴出刷单的问题:
例如拼多多,就有庞大的风控团队对每一个薅羊毛的用户,进行千人千面的分析
而大多数的国内电商公司也在控制刷单上收放自如,知道怎么用最小的成本鼓励刷单,卡住哪个指标可以防止刷单
而在Shopee体系下,暴力刷单随处可见:
一些商家惊喜地发现,Shopee的免运费补贴+快递商家提供的补贴,甚至超过了本身的运费,这使得刷单近乎0成本
而很多商家也会抱怨,在低客单价商品SKU中,总是有些SKU的爆单量非常夸张,时间也非常陡峭
对于羊毛党来说,也更是福音:
Shopee每个月提供的3-4张免运券,在覆盖运费的同时,甚至能比商品本身的价值还高
而对于很多情况,比如3~5美金的客单价,1.2美金的免运补贴,也相当于20~30%的商品价格
体制内缺乏基建的跟踪也一定会滋生内部的腐败:
如果地区每次都能刚刚好完成月度KPI,管理者就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什么业务能让地区这么轻松的刚好完成KPI?
如果缺少数据跟踪,和内部的风控跟踪,那中央是否能发现精确到某个运营小二管理的地区品类,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地方只扛GMV KPI,他们有动力配合中央去揪出无效补贴和内部腐败吗?
我不知道这个答案具体是怎样的。我只是从简单的商业逻辑倒推,很多问题好像就更合理了。
6 而他们也带来的市场对公司的偏见如果回过头公司之前展现的问题,其实都不是致命伤。中国的互联网同行们,不少都经过了在基建上的投入,拉平了过去的差距。最典型的就比如之前提到的腾讯。
但是不断传出来的内部风波,和过去一年犹如断头台一样的业绩下滑,也使得行业对Shopee的未来产生了不少偏见。
而对于Shopee刚刚提到的特点,多数问题不是调整不过来,而是在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不是平滑的大转向,大概率是先撞墙,再倒车。
7 偏见:东南亚做不出利润东南亚做不出利润可以有很多原因:
东南亚不是一个国家,是很多国家,不可能像中国一样规模化效应这么明显
东南亚的快递基建远远比不上中国,有很多岛屿、山峦,公路密度也不能和中国比
东南亚的可支配收入不如中国,向商户的收费能力可能也不如中国
而当我们复现Shopee的发展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逻辑超越我们的常识,换句话来说,他做盈利非常容易:
在Shopee亏钱最多的时候,EBITDA要亏掉收入5%的时候,如果加回免运费补贴,Shopee也是盈利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Shopee除了免运费/Shopee Coin/支付手续费,其实是没有收平台费的
对于东南亚的所有国家,尽管他们有很多岛很多山,但基本都是一两个城市/一个大岛占到全国60~70%的GDP,而集中GDP的地方都是平原,物流成本甚至未来能比中国还低
东南亚的大部分商户都有不薄的利润,他们没有中国商户这么卷,付费也没那么难,但较高的成本可能会阻碍GMV的发展
同样,对于羊毛党的限制也会很快提高盈利进程:
在这个季度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订单量的下降,比GMV下降快得多
同时客单价环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难想象,这正是Shopee对大量低客单价商品,以及通过提高风控能力减少了刷单的占比,这些GMV本身就是不贡献商业价值的水分
所以看到过去两个季度,Shopee快速做出利润,就不难理解了。
8 偏见:割尽最后一棵韭菜尽管Shopee不断提高其费率结构,东南亚的本地商户仍然有不错的利润空间。
如果过去一年观察东南亚本土商户的行为,会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东南亚商户不懂怎么投广告,同时也很难承受长周期的ROI
东南亚商户缺乏基本的营销技能,比如做捆绑销售,比如对店铺进行装修
东南亚线上很多商品的价格比线下商品要高,甚至白牌比品牌价格还高
除开中国出口商户的产品,你很难发现东南亚商户之间严重的内卷
而这也造成了东南亚的商户环境和国内远远不一样,很多商户在去年都还能有接近10个点的利润率。
而过去半年的东南亚提价结构,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影响商户利润率,与过去一年相比:
过去半年TakeRate的提高有一半是来源于向C端用户收取邮费和技术服务费
剩下的一半来源于平台费和免运费活动费率以及广告费率提高
Shopee Mall渗透率的提高也同时提高了平台费率,因为对Mall品牌主的收费更高
而平台费率在21年之前,对本土商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免费的
所以尽管我们看到了TakeRate在过去半年剧烈的增长,但对商户的影响没有那么剧烈,更多是因为邮费补贴的取消反映到了GMV降速上。
而随着平台费率优惠的全部取消,Shopee的提费率任务也暂时完成。未来主要都是聚焦于如何通让本地商户卷起来,卷起来才有投广告的空间。
Shopee模式的利润率,需要很大依靠商户的运营水平。而相比Shopee,Shein的模式就更加友好,因为不需要考虑商户的运营能力,很快就能做到在发展中国家出利润。
9 偏见:丢份额就没有未来相比于中国,东南亚的可支配收入体系要脆弱得多。
如果复盘电商起源更早的南美体系,会发现哪怕是垄断电商玩家MELI,在过去的20年发展过程中也有几年的增速跌到了0甚至负数。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遇到通胀,可能10000变9000。印尼可支配收入3000,遇到通胀,可能3000变1000。
同时东南亚电商还要忍受本地货币的波动,忍受Covid对当地繁荣旅游业的冲击。
而具体到Shopee,还要亲手把过去地方小二们鼓励刷出来的GMV送回去。
这也使得今年不仅有TikTok竞争的影响,更多还是受到东南亚电商大盘的低迷。
而在美元加息周期快结束的时点,我们很可能看到当地通胀的快速下降,当地货币相较美元的升值,以及中国开放国境带来的旅游业再次繁荣。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2年负周期,东南亚的电商大盘也很可能再迎来一次双击式的恢复增长。
随着TIkTok继续往货架电商进军,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Shopee维持20%的GMV增速与大盘增长一致,但还是能看到Shopee维持10-15%的GMV CAGR增速。聚焦于更高利润的增长。
而随着TikTok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更多中小玩家也可能经历一轮洗牌,JD在今年退出了印尼和泰国市场,TokoPedia也因为自身脆弱的现金流情况加大幅度提升费率,Lazada也开始跟随Shopee的提费率政策。最快完成降本增效,最快出利润,最快解决破产危机的Shopee反而可以投入资金重新回到增长中。
10 未来在也不在自己的手上尽管SEA在漫长的2年探底中,在今年迎来了不错的涨幅。但回看Shopee的未来发展,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不知道TikTok电商到底能做多大
我们不知道TikTok会不会在海外被Ban
我们不知道TikTok会投入多大决心在货架电商上
几乎每一个选项对Shopee都是极端影响,TikTok如何发展是Shopee未来发展的更大变量,超过了Shopee对自己的影响。
只能寄望于Shopee苦练内功,把该做的基建做好,该搭的AB Test能力做好,该找出的腐败找出来。
电商最后肯定还是打硬仗,每一块钱利润都是精细化运营省出来的。
制度和基建的力量,远远比指望手下都是聪明人,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