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运营的功力到底有多深,看这3点就够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这是电影《天下无贼》的一句经典台词。
在跨境电商行业,运营岗位扮演着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的关键角色。老板们自然会非常关心公司的运营人才是否优秀,怎么识别好的运营人才。
公司一般会在招聘新人面试时以及日常的运营工作中去识别运营的功底。
前段时间,一个老板朋友跟我说,感觉公司招聘的时候把关不好,进来的人选都不太理想,最后不得不又淘汰重新招聘。
我问他面试官一般会问什么问题,他说基本上围绕做什么产品,有什么业绩以及规划等等,往前一步会问广告数据,看看对方的实操能力如何。
这些问题对于初步筛选面试者是必要的,不过面试完心里还是没有底,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基础的实操技能,比如写文案,打广告,一般经过短期突击训练是可以上岗的,但这并不是一个优秀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我跟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去考察一个运营的功力是否OK以及未来是否值得重点培养。
一、考察TA是否具备产品思维
常听客户这样吐槽,有些运营连自己的产品长什么样都不清楚,更别说用过了去敢去卖。光凭看图片,听产品经理口述就开始整文案和图片,打广告。有没有概率销售得好?可能,但这个是碰运气。
面试时,可以就他曾经负责的一个产品,进行深入沟通。
比如你做过的这个产品当时是怎么定义的,为什么会这么定义,这个定义对于营销活动有什么价值?你喜欢这个产品吗,为什么?它有什么差异化的卖点,这些卖点能解决客户的什么具体问题?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跟客户讲述卖点的?效果如何?你的营销的策略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广告打法,站外推广等等。
产品营销一般会做推广方案,如果这个方案可以套用在很多产品上面,这个方案的效用性就打折扣了。好比多色码的非标品服装,SKU很多,它的广告打法和标品的工具类产品会不一样。
小结:好运营都热爱产品,会主动使用产品,喜欢研究产品。对产品特点如数家珍的人,运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具备精准的产品解读能力,是一切营销的基础。
二、考察TA是否具备用户思维
销售必先搞定人,首先看用户画像,其次能否模仿真实用户的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行动做事。你的客户主要是什么收入群体,婚姻,家庭,有几个小孩,平时会有什么社会活动,消费能力怎么样等等,了解得越详细越好。
大部分运营没有长期旅居海外的生活经历,对本土化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思维方式,知之甚少。一般可以这么做:
第一,深入分析电商平台评论以及qa,后台买家之声,了解客户的痛点,痒点,关注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第二,借助社交媒体,比如YouTube、Instagram,论坛博客,了解客户在讨论什么,什么话题热度较高,了解客户的喜怒哀乐,从这种观察里面可以得到很多产品创新、营销层面的启发。
另外,他要能分析出用户会从哪些地方去触达到这个产品,其次要清楚用户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哪些因素影响了购买决策等等。
小结:搞销售首先要通人性。产品除了功能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销售高手都是在卖情怀。
三、考察TA是否具备市场思维
产品和用户思维,更多从微观层面考察运营本身对二者的结合度,是否能够形成有效链接。而市场思维,更多看他能否从宏观上洞明局势,合理排兵布阵。
市场它本身是属于买者和卖者的结合,市场这块的洞察主要是指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做一个品类,首先看天花板在哪里,大概可以做到什么样。主要玩家有哪些,有没有形成垄断,护城河深不深,有没有一些新兴的玩家崛起等等,借助SWOT工具可以可以判断我方进入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接下来还要看细分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和走向。如果整个市场是处于上升期,顺势而为可以快速推广产品。反之,则要谨慎。
再比如,对市场的理解还包括节日属性的把握,比如一些季节性很强的产品,淡旺季销售差异特别明细,在备货策略上就很讲究。
小结:孙子云:兵者,诡道也。销售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胜负,往往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全文完。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