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推动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
如果从“健身”概念进入中国算起,健身与中国市场的磨合已有近二三十年,但真正的变化,其实发生在最近四五年。
自疫情爆发以来,居家健身消费一度被视为市场新风口的利器,针对健身相关产业的投资热情更是空前。2020年至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健身品牌披露新融资。老牌玩家Keep在2021年末找易烊千玺代言,随即2022年初在港股上市;可对着一面镜子跳操上课的智能健身魔镜Fiture,近期也完成3亿美元的B轮融资。
但中国健身市场还刚起步,这些势能的积累最终演变为“中国速度”。相较于中国市场,欧美市场和用户教育更为成熟,他们的健身和文化理念也跟国内用户大相径庭,那是互联网和资本共同发展的产物,带来更新奇的产品、更激进的公司、更多兴奋或迷茫的从业追随者。
01
健身市场结构一览:看看你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下国内的健身发展历程:1996年威尔士进驻上海,标志着商业健身房进入中国。2010年私教工作室出现,2015年诞生了新型健身房。
直至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7372亿元,增加值为10735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较于中国短暂的健身文化,从全球历史的体育文化更为厚重深远:体育是古希腊文明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可追溯到爱琴文明时代。而健身行业起源于美国二战后,经历战争后人们深刻了解到身体健康以及健身的重要性,得益于媒体发展,健身的概念也不断得到宣传和发展。
这时为满足健身文化的各种产物(如商业健身房、健身用品)相应诞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将健身市场划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市场-健身场景供应链
健身上游市场是为供应链服务的软硬件资源,包括健身器械、教练(培训)、健身课程、企业服务(SaaS、展会、媒体等)。
中游市场-健身服务
健身中游市场是为线下健身服务场所(连锁健身房、私人工作室等)、家庭健身场景所服务的。
下游市场-健身用品
健身下游市场分为家庭健身器械、健身内容应用、运动服饰、食品等。
02
海内外健身市场“先天环境”大不同
用户消费习惯和产业规模
关于健身,中国用户区别于欧美,健身意识、文化习惯等都存在着普遍的差距。这与我们体育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生活压力大、可支配时间少都有关系。从中美健身人口占比来看,美国占20.3%约6648万人,中国3.1%约4327万人。
2020年,美国运动器材市场总收入为145亿美元,自2019年以来略有增长。这一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其他运动设备,夏季和冬季运动装备各占20亿美元以上。预估计,美国的运动设备市场将继续增长,到2025年达到约167.5亿美元的总收入。
(数据来源:Statista)
各个国家健身渗透率和产业规模对比如下:
(资料来源:GWI报告)
中国健身产发展与欧美差距较大,中国健身渗透率仅为0.8%,而全球平均渗透率为3.7%,欧美发达国家20%以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的市场渗透率均处于前五,万邑通在这几个国家都布局了海外仓,可以更好地服务跨境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