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独立站COD的现状

今天下午和一个卖家喝茶,聊了一下最近行业的情况,其中讨论了一个关于COD这个模式,他以前也是一个资深的东南亚COD卖家,因为一些原因,现在已转型做线上。
他从过来人的角度给我分享了他的经历,为什么现在建议新手不要去碰COD。
COD因为其模式很简单,搭建系统也无需过多的技术,有一两个技术的小团队,甚至是个人找一些市面上的单页系统,直接就可以搭建,网站只需要能满足几个参数表单用于提交订单,后台支持商品,订单处理,发货就可以,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营销、会员功能,基本上准入门槛就降低了一大半,可以说成本超低。
跨境基本都知道对于的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对于在线支付,以及信用卡的普及不像其它欧美国家那样发达,通过在线交易的比例还不到5%,还有很大的一个市场空白,所以很多卖家开始布局尝试去做COD,即通过先发货后收款的方式去布局。
选品简单,也无需做库存,从网上扒货,打爆款,直接跑广告测试。
产品大部分是2种:普货,A/B货 。
普货咱们先不说,就是正常的产品交易。
A/B 是目前存量做的模式最多的一种类型,卖 A发B,也是比较能撸到钱的一种。
有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模式:系统搭建、市场确定、产品。
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开始搞。
测试也很简单,看看能不能行得通,直接打一个爆款,先测,一天100单,200单,单量不断起来。
最后怎么样,有了单子,还不能高兴的太早,这还不是证明你已经赚钱了。
你是不是还得发货,假设你卖100块的产品发个10块的产品 ,中间好像有90的利润操作空间,而且你已经算是发了一个很撇的产品了,成本也非常低应该能赚钱,接着找了一个看似靠谱的COD物流,你尝试发了货。
你发了100单,正常东南亚签收可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物流也会说大概一周结算一次。
嗯,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你的东西交给了物流发货,客人收到了东西(没拆开)把钱交给了物流末端。
末端物流会把数据反馈到上一级的物流,或者是货代啥的。
这个中间环节你是完全不知道到底产品是不是真的签收,款是否有到了你的发货物流商那边,钱到了哪里目前还不得而知。
根据行业统计东南亚市场COD的签收率大概在70%左右是比较正常的,也就是100单有70单是签收的,那就是70x90这样的利润,抛去成本,广告费这样是可以赚钱的。
但是问题来了,当物流那边定期给你发送报表的时候,就一个表格,看到你就惊呆了,签收率低的离谱,20%左右的签收率,你会不会当场找物流理论。
理论一下,你有证据吗?拿不出任何的证据来证明,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签收了,物流信息同样可以造假。
当然20%是个概率,不同的COD给你的物流数据还会有所差异,这个是对于他来说已经非常低的离谱的签收率,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更高的签收率。
说明白点就是物流环节是一个非常大的BUG, 首选你发货是要进货成本,发货是要支付物流费用(除非你量大还可以预付一部分),东西是交给物流的,最终尾程收款也是物流收的,物流结算给你也是物流说的算,你一点主动权都没有,你的东西到哪里了,签收了吗,没签收的如何处理。
这样一来一会,你根本没法继续玩下去。
第一次你信任了物流,第二次继续,200单,300单,砸钱越多你会发现到后面,钱都给物流赚了。
COD现在已经不是新手去入局的模式,国内存量做COD的,只能耗着看谁耗过谁,流量池也就这么大,是否还有机会,还有胆大的不妨可以试试。
COD模式不建议不代表说东南亚市场不能做,市场做还是可以做,从地理位置还是文化来说对于国内卖家来说还是有优势的,但是首选还是要解决在线支付的问题,解决了支付再去碰也为时未晚。
其实物流行业不仅卷,而且是黑吃黑现状严重。
国内最大的COD为什么能长期做,人家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和物流团队。
个人压根玩不过这些头部的卖家。
当然我今天分享的这个卖家虽然对于签收率很低,最后也通过一些方法补了这个漏洞,赚了一点钱,现在已经转型做线上,COD真的太累。
除了独立站的COD,其它东南亚的平台做COD的都差不多,平台随时还可以封你的店铺,请多了解行业认知!
以上仅仅是交流讨论分享,并不是代表一些事实,仅供参考!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