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千人、股价暴跌,“亚马逊化”的Shopify能否华丽转身?

曾几何时,诞生于2004年的Shopify在强手如林的电商江湖中,充当了多年的“无名小卒”,在2018年,其市场规模甚至不及亚马逊的四分之一。
不过步入2020年,乘上DTC快车的Shopify疫情东风助推之下,一路扶摇直上。短短两年的时间内,Shopify新增了250万家新店,市值狂飙猛涨。在2021年第四季度GMV超过540亿美元后,其规模近乎达到亚马逊的50%,且Shopify卖家的整体增长速度远超亚马逊卖家。 然而高速膨胀的泡沫终有盛极而衰的时刻。随着疫情红利的退潮以及自身发展弊端逐渐浮出水面,Shopify的业绩出现裂缝,Q2净亏损高达12亿美元。而资本市场也给予其无情的反馈,股价最高跌幅超80%,市值一度蒸发1700多亿。 跌跌不休的Shopify,仿佛一朝回到了解放前。从剑指亚马逊、领衔独立站风潮,到四面楚歌、业绩颓势难阻,经历昙花一现般高增长美梦的Shopify,如今正上下求索着自救的良方。 高增长泡沫幻灭,Shopify裁员千人卖方通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一个公司释放出裁员讯号时,往往意味着其发展运作遭遇了一定的危机。 7月26日,Shopify官方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撤100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0%。除此之外,还将进一步缩减团队规模。 首席执行官TobiasLütke在一篇博文中承认,裁员的“罪魁祸首”终究还是因为Shopify对消费走势的判断失误。 受益于疫情红利下线上经济的欣欣向荣,Shopify一飞冲天。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Shopify上的在线商店数量暴增了200%,仅疫情爆发当年销售额便增长了86%。踏着DTC新热潮,Shopify领衔独立站模式撼动着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统治的电商格局。 如火箭腾飞般的狂飙突进似乎使得Shopify陷入了狂热的泡沫骗局中,首席执行官曾放言:“疫情推动的高速增长将持续5年甚至10年。”这样的盲目自信下Shopify坚定贯彻着大举扩张规模的战略。 事实证明Shopify的这场豪赌彻底溃败了,疫情效应如潮起潮落,潮水退去后过于冒进的Shopify方惊觉自己在裸泳。 持续的高通胀压力和供应链危机冲击着全球消费市场,各大电商巨头的高增长势头都猝然按下了暂停键。而根基底蕴不如亚马逊等传统电商平台深厚的Shopify,在自身发展模式的内忧以及消费萎靡的外患两相夹击下,反噬来得还要更猛烈些。 裁员令发布后,Shopify股价较年初暴跌了近80%,尽管今年以来美国科技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落,亚马逊、沃尔玛等巨擘们同样因业绩影响而导致股价蒸发,但相比之下Shopify的跌幅远超行业,大肆扩张的后遗症令其一朝回溯至疫情前。 虽然增长仍在持续,但增速显著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今年第二季度,Shopify的在线销售额 上涨16%,达到13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且调整后净亏损录得12亿美元。首席财务官坦言,预计亏损还将继续贯穿在2022年剩余的时间里。 另一方面,根据YipitData的研究,今年上半年Shopify仅增加了7.1万名新卖家。相较于2020年新增的68万名卖家以及去年新增的31.4万名卖家,数量锐减。

Shopify“亚马逊化”:从轻服务到重电商
卖方通
在国内,阿里、京东、拼多多的三足鼎立几乎霸占了全部市场空间,消费者的网购需求往往也都倾泻于这三大平台。 而相比之下,国外虽然也有诸如亚马逊这样一枝独秀的巨头,但电商生态更为百花齐放,海外消费者的渠道选择不拘泥于大众平台。这样宽松多元的环境也为Shopify的崛起奠定了先决条件。 传统的第三方平台开店模式的优势在于平台背书,但也意味着饱受平台牵制。因此,直取消费者需求腹地的DTC热潮应运而生,为商家吹来了自由开放的独立站风口。Shopify正是扎根于这样的土壤异军突起,从建站工具成长为建站SaaS平台,帮助卖家打造独立站的基础设施生态。

苹果隐私政策“倒油”,独立站卖家苦流量久矣
卖方通
在欧美掀起的SHEIN飓风让越来越多的出海者窥见了品牌独立站的可能性。红利当头,乘借DTC浪潮起势的独立站模式逐渐演变为品牌长线布局的重要渠道,又兼居亚马逊“反叛军”们的收容所。然而当抢食蛋糕的人多了,风口也便成了风暴。 独立站如同一个经营养成式的烧钱游戏,早期新手阶段野蛮生长。不过随着新手保护期过去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氪金才能勉力维持后续升级。 如果说亚马逊玩家是背靠平台原生流量大树好乘凉,又被限制在平台的框架秩序,恪守既有的玩法思路,那么独立站玩家则是自行开荒拓土,自给自足。虽然游戏模式更为自由宽松,但缺乏可以倚仗的荫蔽,为此难免陷入流量焦虑之中。 独立站卖家们的心病也扼住了Shopify的增长命脉。虽然Shopify为玩家们提供了加入游戏的入场券,并辅以配套经营服务,然而无法解决的流量痛点却两端牵制着双方。 苹果隐私政策的落地成为又一记重锤。Facebook等社媒无法在未经用户许可下追踪个人数据,这就意味着广告投放难以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由此引发了独立站产品转化率骤跌、商家业绩下滑的蝴蝶效应。 现如今,独立站的广告投放成本水涨船高,且精准度弱、转化率低、竞争者多。许多商家豪掷千金却难以获取相匹配的回报,而飙涨的流量费用又反过来压垮利润。在推新受阻、老品滞销的困局下,许多资金烧透的独立站卖家无声退场。


红利退潮后,立于独立站险滩的出海者们正沦陷于阵痛期。而命运与之休戚相关的Shopify,唯有深挖护城河才能抵御危机。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