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品牌弯道超车?DTC出海如何做好用户共创


本篇文章,品牌方舟就从洞察用户需求谈起,与你一起探索,作为DTC品牌,是如何通过与用户交流在一众品牌中突围的。
DTC模式,精确瞄准消费者的「新需求」
凯文·莱恩·凯勒教授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就提出了消费者需求的主要类型——功能性需求、体验性需求、象征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是顾客购买商品的最基本动机。比如洗发水,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去除头皮屑和油脂,使头发与头皮保持清洁和健康,给头发提供滋养和保护。对于只能处理功能性需求的剃须刀来说,Dollar Shave Club提供的1美元定价就显得恰到好处。正如主打智能垃圾桶的「拓牛」创始人刘清宇认为,“过去整个商业市场,超过90%的产品都属于工业型产品,比如汽车,只从功能性上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工业产品的营销套路是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有多少卖点,我比竞争对手好多少,在信息轰炸下消费者属于被动选择,大家买的东西有80%并不是真实所需。”如今不少DTC品牌,正是利用其与用户距离近的优势,获取其更多用户数据,分析其背后深层次的需求,完成最初拳头产品的打造与迭代。

DTC品牌,不同模式下如何做好用户交流?
纵观海内外,这些年,许多品牌凭借DTC模式实现销量与口碑的双增长,在用户交流方面,都有不同的策略。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产品为王型、快速应变型、营销主导型、着重体验型:01、产品为王型;这类品牌的典型做法,正是打磨出最出色的产品以服务消费者。比如之前品牌方舟曾观察过的智能家电品牌「追觅科技」。其创始人俞浩始终坚信,“核心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在高速数字马达、VSLAM智能算法、多锥旋风分离、流体力学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追觅拥有一系列授权专利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俞浩曾接受采访说:“我发现自己以前不懂市场,不知道消费者真正要什么,所做的东西都是面向评奖的东西。但后来几年开始慢慢感知到环境变化,觉得最重要的是做接地气的、有市场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转变。所以,后来就基本明确了:就是要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防止自嗨的需求。”




用户共创:用户与品牌双向奔赴
DTC模式的好处之一是无限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共鸣和自发地社交传播,产生广泛的品牌认知和巨大的自然流量。



一出全新的好戏,正在上演。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