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价持续下跌,对外贸企业有哪些影响?
9月1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最新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为2312.65,较上期下跌249.47,连续14周下跌。
除SCFI,其他三大集装箱运价指数:德路里的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波罗的海运价指数(FBX)、宁波航运交易所的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也处于持续下跌中。
海运价持续下跌释放出哪些市场信号?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有哪些?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
本期iPayLinks针对最新海运价情况作出市场分析,帮助外贸企业识别风险,提升全球竞争力。
01
持续下跌释放的市场信号
9月16日,《经济日报》发文表示:当前,国际海运价格的适度下跌是合理的。航运市场萎缩是海运费暴跌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在于欧美市场需求不断减少导致的外需市场变化。
9月19日,上海市统计局官网发布《8月份本市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上海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417.34万TEU(标准箱),比去年同月下降3.4%。其中,出港208.72万TEU,下降3.9%。
8月份出港数据的下降虽然受出口淡季的影响,但进入9月出口旺季以来,“订单荒”的情况依旧在延续。
美国8月CPI上涨超市场预期、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居高不下……通胀和经济衰退造成欧美国家的购买力持续下降,部分进口商较以往减少大量订单需求。
iPayLinks提示:
欧洲经济衰退暂未得到有效遏制,美国通胀仍未见顶。受此影响,第四季度全球集运市场形式难言乐观,海运价可能进一步下跌。
欧美市场需求的减少无疑给外贸企业增加了订单压力,但年初RCEP生效带来的政策红利也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紧抓政策红利、实现降本增效成为今年外贸的重点关注领域。
02
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国际海运价格下跌,对外贸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在于运输成本的减少,对提升产品毛利有重大利好。
随着海运市场遇冷,出口企业也不再面临“一箱难求”的困扰。
但海运价持续下跌,也导致长约协议价格出现高于即期市场运价的情况,与船公司签订了长约协议的外贸企业需要开始新一轮的谈判来避免损失。
除此之外,出货成本的降低也可能造成今年外贸旺季的价格战更加激烈。
iPayLinks提示:
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在价格、种类和质量等各个指标上仍具有很大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商品优势在于综合指标,而不是“价格”。
外贸企业需避免陷入“价格战”陷阱,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升商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上,以综合优势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