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凭一个新手卖家哪来的勇气就敢进入红海类目?
最近看了几个新手卖家的店铺,店铺里的几款产品都在清货,因为打造了几个月,但是一直保持每天零散几个单,每天广告费用却高达几百美金。
但是发现下定决心要清货了,结果即使很低很低的售价还是出不动,感叹亚马逊太难了吧。
没错,当下的亚马逊市场就是这样子,很多产品原本都是几十美金的售价,打造了几个月,愣是没能推动它,高昂的仓储费一来,于是下定决心以很低的亏本价清货,结果发现依然还是出不动。到最后,只能选择了弃置,亏得一塌糊涂。
其实,在整个大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大家钱开始难挣,基本上都把钱花在了必需品上了,不会盲目消费了,因此我们在选品上要更加谨慎再谨慎。
很多新手卖家利用插件来给他们筛选产品,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值来给自己筛选产品,结果基本上筛选出来的都是大热门的类目,红海产品。比如上面这个图,整个细分类目头部listing的ratings都是上万个,就这样子的细分类目,一看就是没有啥机会了,单凭一个新手卖家哪来的勇气就敢进入?恐怕是梁静茹给的勇气。
老卖家看到这样子的细分类目都瑟瑟发抖,况且是一个没资金没资源的新手卖家,进入这样子的细分类目,最后也只能亏完出场。
在选品方向上,我一直都是建议新手卖家或者小卖家,倾向于选择需求大而竞争小的细分类目,CPC低而转化率高的细分类目。
很多人说,需求大代表市场大,那势必竞争就大,小卖家哪里还有机会生存。而其实这样子的细分类目实际上很多,可操作性还很强,还富有想象空间。
这也就是眼下很多老卖家提及到的一点,那就是学会在红海类目寻找蓝海产品。
但凡只要进入一个够大的细分类目打造产品,先让自己快速活下来,那么完全可以快速复制迭代自己的产品线,从而慢慢霸屏整个细分类目。
在我看来,但凡能够做到这样子,基本可以完全躺平了。毕竟单多,事少!
因为整个细分类目需求大而竞争小,CPC低而转化率高,所以我们进入这样子的细分类目打造产品的时候,会显得格外轻松省力。
广告费是可控的,能够逐步压低预算和竞价。这样子在整个产品的投入不需要很大,但是能够快速让自己生存下去。
整个细分类目需求量大,举个例子:TOP1 日销量600-800单,TOP10日销量150-180单,TOP20日销量80-120单,TOP30日销量45-65单,是不是销量分布并不是那么聚焦?这也是我一直提及到的,我们要选择一个可操作性强的细分类目,而不是靠打价格战一直坚持一年,两年,三年.....面对这样子的细分类目,我们可以先让产品推至前三十名,每天能够有大几十单的销量,同时整个广告单的占比还很低,广告费大大节省,自然订单占比大。那么就能够挣钱,而且能够让自己快速在这个细分类目生存下来。
反之,如果所选择的细分类目属于CPC高而转换率低的细分类目,长期靠着高竞价高预算低售价扛着,哪里会有出头日。一直亏损,把自己原本的信心全都打击得所剩无几。
因为细分类目过于偏冷门,你能够发现销量都过于聚焦头部卖家,那么势必需要靠着高竞价,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新品上架就是按照建议竞价的两三倍来设置,来抢单,出的都是广告单,而自然订单几乎没有。自然流量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那么面临CPC高而转化率低的情况,那就只能靠低价去拉高转化率了,所以只能长期靠亏钱的价格去销售,去拉转化。
那如何去盈利呢?我想没人知道。
......
第一种是CPC低而转化率高,新品上架基本自然单能够占据八成以上,而且CPC降得很快,能够势如破竹。广告是可控的,而不是不可控的,广告费用能够从高到低,随着产品从新品期打造到成长期,到成熟期,能够不断压低整个广告的投入,而销量和排名却不受影响。
第一种是CPC高而转化率低,新品上架全都是广告单,一直靠着高竞价高预算的广告在维持着出单,一直无法盈利,因为一减少广告预算和降低广告竞价,就完全没有单了。只能够再把广告竞价和预算又调回去,反反复复,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也没能看到希望。
在刘润同学的《五分钟商学院》中提到了一个故事:
孙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最年轻的艺术家。2016年嘉德春拍中,他的作品《满江红》被以747500元的价格拍出。
当年,孙浩在音乐和绘画上都及极有天赋,但他也面临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人生两难:怎么选?
最后,他选择了绘画方向继续前进。他跟我说,音乐是个金字塔,能到达塔尖的就那一两个人。但绘画是梯形台,那你的画可能卖五万元一平方尺,也可能卖五十万元一平方尺,每一层都能养活一批画家,成功概率明显高很多。
这背后,其实是商学里的一个常见概念: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
有些行业注定是分散的,谁都不可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做得好也能很优秀,比如画画,比如开饭店。但头部市场完全不同,一旦成功就容易垄断,一家通吃,比如音乐,比如今天的很多互联网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