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这项服务又又又要涨价了!

二月份仓储费出来了之后,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看到了不少卖家依然还是一个店铺几千美金的仓储费,甚至还看到有的卖家,才两个亚马逊店铺,光仓储费加起来就快三万美金仓储费,每次看到这种,我都感叹了一句,说到底还是有钱。很多卖家都还在清货,清去年的货,几块美金跟几千美金的仓储费,伤害力可不是能够相比的,有时候甚至是最后一根稻草,且行且珍惜。
所以还是需要选好产品,有计划地发货,而不是盲目自信,FBA仓库跟海外仓其实都是一样的性质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中转仓,快进快出,而不是货物积压,产生高昂的仓储费,换谁谁也顶不住。
很多卖家说做了那么久亚马逊,压根看不到钱,我就会劝说让她们赶紧算算账,把账算清楚。因为如果一个良性健康的循环模式,应该是每个月反而抽资金出来,我们公司一直就是这样子。而不是一直盲目地投入资金,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意利用供应商的账期来快速扩张的原因,我想让我们这样子的几十个人的小公司,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中求进。就像今年很多卖家都在裁员和换小的办公室,来节省开销,而我们却逆流而上,反而显得我们有点格格不入。
找到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狭缝,不断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去满足需求,扬长避短,那么我想,让我们这样子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公司活下来,是不难的。
在”天道“的电视剧中丁元英在王庙村的第一次股东大会,讲到了: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们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这个市场竞争的确是非常厉害,胜负往往就是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气,那么你就是赢家。要扬长避短,拾遗补缺,要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
我收藏了这一个视频片段,时不时就拿出来反复多看几次,大家也可以找这部剧出来看看,受益良多。
市场竞争一直都是激烈的,但是如果在我们不够强大的时候,实力不够的时候,你选择正面跟大哥们硬钢,那肯定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而如果我们学会了扬长避短,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但凡一开始,非常容易,越走到后面,就可能越不容易。因为没有限制,谁都可以进去,进去的人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路就越窄。
前天有个粉丝咨询到,选了一个冷门产品,打造了十几天,一直是建议竞价的两倍在跑着,发现每天都只有广告单,而广告基本是晚上十二点就基本是烧完了,非常焦虑,不知道如何打造了?
选品是个技术活,如果没有一个正确而高效率的思维框架来进行,往往选出来很多产品都是打造不起来,得有自己一个正确的思路选品,多维度分析。
而不是看到最近火什么,就卖什么。也不是自己主观觉得产品可以做,就一头扎进去做,很多人都是这样子的。
就像这个粉丝,选择了一个冷门的细分类目,属于CPC高而转化率低的细分类目,同质化严重,那么这样子的细分类目,对老卖家都有难度,更何况是一个新卖家。
新品上架,前期出的都是广告单,没有一个自然单,这样子的产品打造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而如果新品上架,刚开始出单,自然订单占比就大,这样子的出单比例的话,你会发现这样子的产品打造起来非常省钱省力,CPC也能够降得很快。选择大于努力!
而自己也没有站在产品端出发,解决了细分类目下产品拥有的痛点,也是选择了同质化去打造,更是难上加难,要么价格战,要么撑不住清仓,甚至弃置。
市场经过了不断地淘汰,其实亚马逊现在讲究的是一个精品化路线,也就是到了最后,大家拼的是产品,品牌,后端供应链,而不是像几年前那样,看到别人什么产品好卖,就上1688找同款,上架销售。你会发现,现在还是很多人,还是以前那种思维,所以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是一直亏损。
到了最后,产品,品牌,后端供应链才是最值钱的。
上次工厂老板老陈来深圳请我吃饭,那天晚上我到了饭店之后,才发现原来头部大卖们基本都跟老陈合作,也包括了我的朋友们,蒋哥,通哥,坤哥,平哥等,他们也都在。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大家都是倾向于跟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合作,有研发能力,创新的能力。都在往精了做,往细了做。
而如果现在还是拿着几年前的经验还在套用,一下子就到了发展的天花板,甚至在运营上,会显得非常吃力,甚至有的时候还压根无法落地,那结果我们也是可以预想而知的。
原来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随随便便用点功就能满分的天赋型选手,后来才发现自己是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有好成绩的普通选手。现在,不仅需要拼命努力,还要有勇气和智慧才能成为一名参赛选手。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