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商标埋头苦干的一天,注册商标除了要头脑风暴,还并随着“选品”.
Hu哥这边的一个商标名经检索后确定了,在这个本就不太熟悉的产品里再找15个产品一起注册是另一个难题; 也是把产品拿到前台查看以免漏了哪个未来有可能入场的产品.
而看到以下这个时纳闷数据85%的毛利从何而来呢?售价不及FBA.接着的“metal rivets" 一秒将我思绪带回到以前的外贸跟单工作. 当时天天对着各类型纽扣,工字钮,撞钉... 这种熟悉感觉即使现在回到以前岗位还是能无缝接手一样,哈哈在选15个商标产品的过程刚好Z 问我有没发掘什么新品,于是把看到的一款产品告诉他. 这个产品Top100月销售量大概7W ,竞争偏中上; 推给Z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开发能力. 不过相比Z有个工厂更适合,毕竟他工厂本身就是垂直生产这一类产品,还供货给一个Best seller大卖, 我问了他也得到可做确认.
和他“混熟”主要是他有时想了解他客人亚马逊的销量情况,会叫我帮在亚马逊查,所谓知己知彼. 作为“小报答”工厂也很乐意有新品开发就发给我瞧瞧. 也说优惠价供货我去卖,不过暂时还没有合适的 (也是不敢惹他的客人). 他客人是老账号,一共有32个产品; 第一页每一个Listing月销量随便过W ,5000-7000K 不等,账号最差的一个也吊打我很多很多. 几年的积累池塘挖得很大,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亚马逊还是得给一点时间给一点耐心,一开始就想怎样怎样容易让人失望.

虽然一直希望能有能力把广告投放变成一种投资,但不得不承认一旦过于依赖广告会有很大的风险,除非能一直保持广告稳稳盈利.期间有一位读者朋友发了她的广告报告让我帮看一下,数据也挺好的,从report上也感受到大家的广告投放都有自己的模式,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回到早上,醒来一刻满脑是昨天工厂说的那句 “开发困难,做好优化,上去了就会站的很久”. 细想这里面的“难”正是“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尤其产品的内核十分关键. 而这个内核设计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及使用习惯. 这令我又想起我那善良的美国英语老师,她在电视台工作应该会接触到当地设计,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介绍当地设计师?对这种一次过的设计投入大一点也是值得的,因为回报不是一次. 至今个人都认为产品拍摄是最不能省的一块.
这个产品后期也一定需配合视频介绍,那可不可以在美国当地摄影,配上正宗的美音 ?我以前看过老师弄的视频专业得就像在看电视,oh, 她本身就是美国电视台的剪辑, 水平真的不是盖的.以上是我很"理想的”幻想,如果把“幻想”现实化, fivver应该也有类似服务,不过未来真的要做还是希望有老师这边的资源弄,因为老师本身也是产品的一个用户,可以给到一个消费者最直接的建议,以及隐含的问题,把问题抑杀在设计中.想得那么理想,一边在被窝发着这个“梦”一边都快要看到产品出来的模样. 不过,幻想也可以是一种动力,对不?写文的过程,一位读者朋友转发了今天视频号的视频问我在角落工作会不会不舒服,一直一个人会不会很无聊. 
关于一个人会不会很无聊这个,现阶段是几乎没有的; 可能是适应了也可能是已经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再者,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空气 ! 这不是一句笑话,从2020年到现在,我已经不知对空气说过多少话,如果有一天被认为特“哔哩吧啦”一定是在这个自言自语中被默默训练出的. 今天的两次说话,有录了下来. 7分钟的那个录音回听个人是挺满意当中讲话的逻辑的,我录的内容是给自己制造一个话题,然后就这个话题把空气当成听众即场发挥,哈哈哈 而关于自律,否也,不然也不会从曾瘦下的15斤又反弹回来,也不会坐在电脑前频频分心想去看小红shu. 以后如果分心了就把自言自语录下来的吧,回听也可以知道自己平时讲话存在着什么问题,有什么坏习惯需要纠正的.
手机还保存着一个2018年,4年前的录音,好珍贵啊.
享受一个人的相处也很喜欢朋友在旁. 无论何时始终要懂得把如何令自己开心的钥匙牢牢抓在手里; 也得明白无论哪个阶段的成长都不会欠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