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卖家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明明广告出价已经非常高了,真实的广告排名却很差,来回调价之后仍然找不出问题所在;有的广告烧的速度非常快,结果一看报表却是惨的一塌糊涂。还有卖家恨不得一天调价八百次,为的就是尽可能占平台便宜,获得高效的产出。
事实上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但是一旦你真正这么去做了,就会发现是一个逻辑上的陷阱,因为在交易过程中,没有一方是愿意接受亏损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三方博弈的过程。其实我们稍微动点脑筋就知道中间的BUG在哪儿,不信你继续往下看:1、从平台方的角度出发,平台既希望能够获得好的广告收入,同时又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推荐机制造成平台用户的流失,如果一个客户搜索了某个产品,广告展示的永远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产品,那么你猜用户会怎么做,大概率用户会直接跳过广告,选择从非广告类的商品中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结果就是,平台白白给了商家展现的机会,但是却没有从流量中收取到合理的广告费用,因此,广告排序绝不单纯是价高者得的原则;
2、从商家的角度出发,商家想要获取的既不是多么庞大的曝光,更不是多低的广告费用,而是以合理的成本获得上升的订单,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流量对于我们都是有效的,这里要说一下,不同的流量背后的商业价值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你通常会在各类选品软件上看到某个关键词的月度搜索量和订单的,有的客户搜索词可能体量很大,但是真正能够产生的商业价值是有限的,所以对于商家而言,一定不能盲目的去做推广,而是充分评估相关流量的商业价值和竞争情况之后再去考虑是否投放;3、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影响购买者决策结果的因素非常多,通常我们都会说图片,价格,评价数,评分数,物流方式,物流时效,以及强大的暗示,比方说产品展示区的促销信息,降价信息等等,但是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当A用户搜索B关键词,得出的不是B关键词下的b1,b2,b3商品,而是一个比较突兀的C商品时,大概率他是不会选择的,所以相关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流量的点击和转化;
因此三方形成了比较有意思的博弈现象,没有绝对的赢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方说:
当你在做广告投放的时候,不要单纯的把出价当成唯一的坐标,而是在出价之前充分的分析该搜索结果下其他的广告商品跟自己产品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商品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因为只有当你的商品吸引力足够高,广告的点击率才会比较高,你的出价才是真实有效的,也才可能去跟别人竞争广告的排名;其次,广告的核心在于你的千次展现收益对应千次广告支出是否为正值,如果说你的收益小于支出,新品推广阶段可以理解为战略,一旦过了推广期,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抉择,把那些不符合我们阶段目标的流量拒之门外才是明智之举;
最后,广告是一个维度,并且是一个重要维度,但是这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广告是其中一条腿,产品的竞争力是另外一条腿,并且是大腿,如果你一味的只看广告的排名,而不根据广告的表现优化产品的竞争力,迟早会栽跟头,并且是大的跟头。
当下的现状,不得不承认广告几乎垄断了绝大多数的流量,我们其实也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毕竟如果没有广告机制,单纯靠自然流量,很多优秀的产品并不能快速获得流量,因为流量基本上都把持在那些上架时间久,产品评价和转化比较理想的商品上,有了广告,好的商品和理智的商家是可以获得快速的发展的,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这场博弈的另外两方:平台和购买者。真正健康的模式是三方均衡往前发展,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摆脱另外两个获得高收益。
最后我想说的是,出价和预算跟你的商品价格,成本,库存,转化率,乃至点击率都息息相关,切忌拍脑袋蛮干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