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必备收藏篇,法国EPR最全查询流程它终于来啦!
根据SeaIntel发布的海运数据,码头效率的下降迫使船运公司采取跳港、航次取消和临时更改运营计划的措施,导致到达目的港的船期延误和港口拥堵。目前,海外港口至中国的船期平均延误18天,全球准班率只有33.6%。
海外到中国的船只延误,会影响到从中国出海的商品的船期。不少卖家在发货的时候都会收到船只开船延误的通知,导致整个的发货周期拉长,打乱了卖家整个备货的计划。
疫情下的海运“麻烦”不断,究竟什么时候会结束呢?
多因素导致运价“高烧不退”
运价的上涨有多方面的因素。
疫情以来,中国出口需求激增,欧美等国家因为人手不足等问题以及需求量激增,引起了严重的塞港问题。两年过去,美国的港口以及欧洲的港口拥堵仍然十分严重。疫情的反复,使得原本就十分受伤的全球供应链雪上加霜。
由于外贸几乎成了单边贸易,从中国运出去的集装箱,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货从欧美装回来中国,导致大量的空集装箱在欧美港口滞留,而作为出口国的中国,集装箱则不够用了,也大大提升了运价。
此外因为船只开船的不稳定性,以及舱位的紧缺,一次又一次的推高了运价,使得运价变得高不可攀,在2021年成为吞噬卖家利润的头号“杀手”。
海运价格治理难题多
难道全球供应链真的没有解决运价的办法吗?
办法当然是有的,只是全球贸易港口牵涉到不同的贸易主体,加上仅凭借国家的一己之力,是难以解决运价的问题的。像集装箱紧缺,国家只能不停的造集装箱,而难以让美国码头空置的集装箱都运回来。
另外目的港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国家无法干预的事情,国外疫情反复,码头时有工人被感染,人手不足等问题,也是需要目的港码头自行解决。
虽然一直在推动港航数字化,助力解决港口拥堵问题,但推动依然有比较大的阻力。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港口升级的必然选择,下一阶段,港口升级要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条。
国内为稳外贸迎政策组合拳
为解决高运价的“麻烦事”,国家推出政策组合拳稳外贸。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四方面15条政策措施,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文章回顾:重磅!国务院推稳外贸新举措:鼓励中小企业和船公司直接对接!速看!)
中国正打击高运价,稳外贸。持续加强海运领域的监管,并依法调查垄断的行为。国际上,在多双边场合呼吁畅通国际物流,加强国际合作。全力以赴助力中国制造出海!
写在最后
相信在国家的努力之下,能够推动全球供应链往更好地方向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