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海关严查纺织品类货物是否含新疆棉。查验过程中,要求提供相关证明货物的成分不含新疆棉,才可放行。”多位跨境卖家都收到了来自物流服务商的通知提醒。据《新闻联播》报道:美东时间6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依据美国会所谓涉疆法案,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自此,含有“新疆棉”的相关纺织物品出口,被列入美国海关的严查范围。“数以万计的服装公司在供应链上依赖国产棉,如果美国全面执行该法案,可能会导致T恤、牛仔裤、童装等含棉产品在边境被封锁,不能正常出口销售。”张远达不禁心里一震。他扎根服装出口行业十余年,做跨境电商近6年,也曾经历过各种波折。但这一次,他还是陷入了更长远的焦虑。除了短期内政策带来的出口货物被海关扣押查验的风险之外,他也忧心着自己不上不下的服装跨境电商出口生意还能维持多久。“今年,整个跨境电商的增长回落,很多企业都拿出了‘过冬’的样子。就连一些头部明星企业也未能从增速下滑、产品滞销的情况中幸免,更何况我们这些中小卖家呢?”张远达直言,这个时候,若再遭遇政策上的阻拦,可谓是雪上加霜。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该法案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切身利益。不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利于全球通胀缓解,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01
有消息人士指出,SHEIN被传上市时间推迟至2024年,可能也与其正在加大“供应链的审查”力度相关。据该人士透露,SHEIN也受到了“美国对新疆棉花禁令”的影响,涉及“国产棉的部分商品”在今年5月逐步下架,且在6月中旬暂停了销售。“为了应对政策变化,SHEIN将部分供应链原材料替换为‘进口棉’,以减少国产棉使用所带来的风险。”前述人士说。眼下,以SHEIN为代表的服装出海企业们受到禁令影响,最直接的应对措施就是“自证清白”,即拿出证据证明所售商品“不含新疆棉”,这无疑会大幅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尤其是对走性价比路线的企业来说,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一名货代指出,棉质产品出口美国地区时,卖家需要提供六种证明文件,包括原产地证书(需注明客人的采购订单资料,并注明生产货物的工厂地址)、棉花原丝采购订单及发票、棉线采购订单及发票、棉布采购订单及发票、卖家自我保证书(说明出口产品不含新疆棉花)、以及为遵守美国海关的命令而需要的任何额外文件。也就是说,对商品包含了棉材料的出海企业而言,证明涉棉商品不包含新疆棉,是一件非常繁琐而棘手的工作。“如此大批量的货,开证难度极大。服装ODM供应商给卖家供货,供应商是从中大布匹市场或布匹行拿货的(有些也没开发票),而布匹行再从棉花原产地或批发商那里拿货。你怎么证明这些棉花是哪里的棉花?”张远达感慨道,服装产业链条长,上游很难给到充分支持。服装供货商付博同样指出,棉纺织业的习惯是将来自各地的棉花拼配,很难分辨出哪一部分的棉花原料是来自新疆。对出口企业而言,如果缺乏明确的执法指导,也会无所适从,加剧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02
来自山东淄博、江苏盐城等地的部分纺织企业表示,7月份以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时装品牌对棉花溯源的要求愈发严格,有些订单合同中明确禁用新疆棉,且制定了美棉含量比例,布厂接单的难度陡增。“甚至东南亚、东盟地区的贸易商也需要中国出口企业提供‘原材料证明’。”某纺织企业负责人晓天感慨道。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中国时尚品牌更偏爱涤纶、合成纤维等成本更低、耐用性更高的材料,欧洲、日本企业(譬如MUJI、优衣库)的专柜中,T恤、开衫、连衣裙、套头衫等衣物均会采用纯棉面料。据中国纺联有关负责人的公开表述,新疆棉是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天然纤维材料,约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20%。另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21年中国新疆棉花总产量为512.9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9.5%。“此前不少服装大牌与我们签署了长期合约,但在禁令发布之后,欧洲、日本、韩国、加拿大的部分品牌即减少或停止了使用新疆棉。”晓天说。跨境电商中小服装企业则相对幸运。亿邦动力经调研发现,尽管禁令已经公布了1个多月,但截至目前,这些商家并未感知到政策调整对其服装生产和销售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我们的货量不大,也没有上市的合规需求。”卖家洪肖直言,“顾虑多少也是有的,但在报关的时候,不要提商品含棉就行,毕竟我们纯棉的服装产品还是少数。”“政策的落地执行以及中国发货过去,还需要时间消化,估计要晚2个月才能看出实质影响。”另一卖家判断。多家跨境企业向亿邦动力指出,禁令对大货出口的B2B商家、品牌型商家的影响更明显,而单量较少的B2C跨境中小卖家则可以幸免。“小卖家的量少,多走直邮小包,也没法用很简便的方式确认服装用的何种棉花,海关估计就不查验了。”跨境物流服务商杨宇也在交流中指出。而以SHEIN、Cider、全量全速等为代表的、走上市合规化路线的品牌型服装企业,对原材料的溯源、开票、政策风险等有着更高的要求,或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面临更多的成本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真严格查起来,服装铺货型卖家很难规避风险。毕竟如此庞大的SKU体量,很难一一核验、排除涉棉商品。”关注服装出海的投资人马文认为。“目前的动静似乎不大,但你不确定真实的检测(对出口订单均要求溯源)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一旦美国、欧盟全面升级对新疆棉花的进口禁令,货物就可能在海关处直接被扣押甚至销毁。而且,海外客户也能以‘禁令’为由,向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索要高额赔偿。所以,国外采购商、国内服装外贸公司下单就变得更谨慎了,避险的想法占据上风。”杨宇表示。
03
针对棉材料供应链侧的不稳定,部分出口企业采取了“用进口棉替换国产棉”、“外迁供应链”等举措。一位SHEIN的内部人士告诉亿邦动力,以SHEIN为例,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将国产棉全部替换成进口棉,而后提供进口清单。“但这样做,成本会加高20%-30%。”该人士表示。晓天也指出,他所知道的部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试图用澳洲、巴西等地的棉材做替代。“澳棉正常年份的生产能力和品质不弱于中国或美国。”与此同时,也有企业将供应链的采购和生产直接往海外迁徙,譬如土耳其以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端的合规性。多家企业在交流过程中都向亿邦动力指出,重视合规化的出口企业必须对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一种通过将环境、社会与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与企业经营,从而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投资、经营之道)高度重视,以把IPO道路上的风险降至最低。显见的是,以往,中国服装出口生意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而拼价格、拼营销手段的壁垒不高。研究全球时尚品牌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技术创新或许才是风潮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和海外澎湃的服装设计灵感相比,中国出海品牌的创新力还相对薄弱。但‘研发一款新的、有前瞻性的面料’则是一个可量化的、更容易商业化、也更符合ESG理念的创新方向。”马文提出。以材料、工艺创新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价值,从而带动品牌跃迁,已经在中国新一代服装企业的崛起中得到验证,比如蕉内、白小T、COCOFIT、幼岚等。蕉内推出了含有零碳天丝TM纤维面料的环保内裤;白小T开发了使用航天气凝胶材料的抗寒“宇航服”,并根据仿生荷叶膜原理研发出防油、防水、防污的T恤;幼岚则应用以桉树木浆为原料的桉树纤维制造家居服。国产服装品牌不断用科技武装自己、加厚品牌壁垒的同时,不少曾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外资服装品牌却因落后而黯然退场。除了H&M的落败之外,事实上,自2016年起,来自英国的M&S、Topshop、NewLook,来自美国的Forever21、OldNavy,来自荷兰的C&A,来自西班牙的Mango都接连撤出。这也给中国服装品牌留出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对出海的时装品牌而言,也同样,技术的突破带来行业的革新,“可持续”的面料总是更容易被接受,一旦有人领头参与游戏,没人想成为那个“不够环保”的异类。“快时尚大量采用的聚酯纤维垄断市场,被指为‘破坏环境的凶手’之后,供应链透明、可降解、可循环且经久耐用的可持续面料便盛行开来。”供货于SHEIN的某服装供应商负责人Mike谈道。瑜伽服品牌Cocofit创始人袁炜在与亿邦动力的交流中也曾指出,新型服装行业和传统服装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依靠的是"差异化的技术"相互竞争,而后者(尤其是基于款式快速更新的快时尚行业)本质是在不同渠道嫁接效率提升的产物。袁炜看到,眼下运用于瑜伽服品类的、拥有更强透气速干功能和弹性的"新型面料",未来或可运用于更多服装品类,甚至成为全量基础款的替代。这便是"科技"属性带给服装行业的想象力。正如一位出海服装品牌负责人所感慨的,做全球化市场的生意波谲云诡,昨天是欧盟税改下的“低价贸易保护”,今天或许就是原材料、供应链封锁下的“削减价格优势”。若出海企业有“硬实力”的底气做背书,就不会再像风中飘零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