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Facebook 广告指南:如何设计营销漏斗(前)
来源:亿恩,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情起初是由侵权引起的,李某(化名)收到了GBC方的法院通知,被认定有侵权行为,店铺资金被冻结。但经李某查询,历史订单中并没有相应的产品,联系GBC获得的相应侵权证据中,资料中的店铺也并非李某所有。
GBC事件一周之后李某又收到了关联封店的邮件,关联店铺资料是盗用自己的......
李某收到的邮件中,关联店铺的名字和自己公司名字拼音一样,这一巧合很是蹊跷。李某寻找服务商想要查询背后的原因,遇到了一位自称是“亚马逊内部人员”的相关人士。经查询,除了手机号、邮箱、信用卡不同之外,对方店铺的其他注册资料全是自己的信息,李某这才得知法人资料被盗。
正常来讲,一套资料只能注册一个店铺,对方是如何成功注册还能经营两个月的?询问招商经理得知,“只要提供的邮箱没有注册过亚马逊,同套法人资料是有办法可以注册两个店铺的。但这需要碰运气,有些人可能刚开始注册就直接触发关联,运气好的可以偷偷运作一段时间,直到店铺出事才会触发审核引发关联封店。”
而且,后续李某得知对方店铺是因为被买家投诉而封店,结合跨境圈的各种套路,李某怀疑是团伙作案,盗用别人资料注册店铺专门用来跟卖测品。
李某第一反应就是报警,但因为不知道对方的详细信息,只能先根据警局的回执找亚马逊配合调查,但亚马逊客服人员并不配合,不肯透露对应部门的联系方式,事情一直没有进展。
同时,李某意识到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服务商的提醒下,李某想到了注册亚马逊需要明信片地址验证,于是花钱找服务商查对方向亚马逊提交的明信片收货地址,结果竟然是自己公司营业执照上的地址。
根据李某的说法,这个公司地址是虚拟地址,根本没办法收快递。服务商解释到 :“如果遇到权利高的招商经理,是可以通过无需明信片地址验证的链接注册下店。”这让李某更是吃惊。
离职半年专做亚马逊,结果却遇到这种事情,辛辛苦苦赚来的6万块就这样打水漂。说到底,还是亚马逊平台漏洞太多,才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店铺被重复注册的不只李某,不少卖家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而造成此类事件的原因就有信息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