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亚马逊要做独立站,Shopify推出亚马逊同款……

自今年4月份开始,亚马逊利用《卖家行为准则》等格式条款,对平台上5万多个中国卖家的账号进行了封禁,此举让从事跨境电商的中国卖家损失惨重,预计金额超过千亿。为了挽回损失,多家中国公司已经就封号事件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亚马逊公司提起集体诉讼。要求“拿回被亚马逊非法、不当扣留的资金”。
被中国亚马逊卖家们集体委托的某美国律师事务所已于9月13日正式向法庭提交材料,就多家中国公司亚马逊账号被封事件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亚马逊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此次深圳卖家委托起诉的被告包括亚马逊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亚马逊支付有限责任公司和亚马逊资本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我们关注到法院的给出的判决如下:
根据上述原因,法庭判决如下:
1.特此批准亚马逊强制仲裁的请求。
2.不支持亚马逊撤诉的请求,该诉讼将会通过仲裁解决。
3.特此指示双方当事人在2022年5月13日之前以及此后每6个月提交一份联合报告,通知法院仲裁程序的状态。
4.原定于2022年2月4日举行的案件管理会议,特此取消。
本案中,法官采纳了亚马逊律师的观点,因为商家跟亚马逊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是仲裁,所以法官要求商家们先用仲裁的方式去解决这个案件。至于仲裁协议及仲裁协议中的条款是否有效,应由仲裁员决定。但是法院并未驳回该案件,而是依据联邦仲裁规则,暂时中止了该案件。等仲裁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驳回案件。至此,该案件在法院的审理告一段落。
亚马逊也并未像卖家们想的那样,和解或者不应诉。究其原因就是卖家们选错了纠纷解决的地方。在协议明确约定要采取仲裁方式的情况下,卖家们选择法院是不太明智的。当时亚马逊卖家找到我们时候,经过我们美国律师深入研究分析卖家与平台签订的协议,我们强烈推荐了卖家采取仲裁而非直接法院起诉的方式解决。但是由于仲裁费用较贵,卖家最终放弃了。
其实不仅是亚马逊,各大平台都会优先选择仲裁作为争议的解决方式。第一个原因是仲裁费用较贵,卖家一般难以负担。第二个原因是仲裁的过程是全程保密的,即使输了或者中间平台妥协了,外界也很难知道,不会造成大规模集体起诉的情况。
接下来,对于卖家最好的维权方式依然是仲裁。但是由于紧急仲裁时间已过。后续只能走传统的仲裁方式。
对于亚马逊封号维权事件,小赛也会继续关注法院相关的文件。给大家带来最新解读。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