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针系统发布两大年度IP报告:2022社会化营销增长率达18%,KOL推广为首选形式
今天分享的是发生在我身边卖家的真实案例。
如果是我公号的老读者,应该知道我的老家扬州有一个非常强的产业链,就是毛绒玩具。
绝大多数卖家也同样知道:在亚马逊上出售毛绒玩具,不仅需要严格的资质认证,而且这个类目同样也是侵权高危类产品,尤其是外观侵权。
一旦被投诉,几万的库存可能瞬间付诸东流。
这件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
这位卖家在扬州,他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做起了几款玩具相关产品,利润非常可观,所以,他也一直考虑扩大选品范围。
在他去当地工厂调研的时候,他看中了一款玩具,于是他去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做了分析,发现并没有相同产品在出售,于是,他觉得这款品应该能做,就想试一试。
第一步,为了谨慎起见,他只发了一小批货过去,卖得很顺利也很不错。
于是,他觉得这产品风险可控,就加大了工厂订单量,并且海运了一批大货过去,每天赚得也挺开心的。
毕竟“幼童玩具”这个类目在如此卷的亚马逊算得上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因为多数卖家不敢做,所以竞争没那么大,利润当然很客观!
但是好景没有维持太久,该卖家卖得正酣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侵权”投诉,后来调查才发现:
原来该玩具“外观专利”持有者原先在亚马逊上出售过这种产品并且还申请了专利,但是后来他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专利持有者在亚马逊停售了该产品。
但纵使他自己不卖了,也依然可以投诉竞争对手,说实话,这是酱妈做亚马逊这几年头一回听到这种“侵权投诉”形式。
因为在我们普通卖家的认知范围内:专利持有者一般会在同步出售该产品,像这种申请了专利但是自己不同时在售卖的情况酱妈真是头一回听说。
风险提示和建议:
这就要求我们卖家一定要在选品阶段注意规避风险,主要有两种途径可以帮我们避免:
1. 自己去当地的专利局检索专利,也可以借助“谷歌专利”进行初步检索,但是会耗费卖家很多精力,并且可能存在查不全的情况;
2. 咨询专门做“知识产权”服务商,让他们帮忙检索可能更准确,就像我们公司开发产品,在设计定型前,我们一定会请专门的法律团队来检索,规避掉所有潜在的“侵权”风险;
3. 其实外观侵权很容易规避,如果某些产品真的在市场上很畅销,不妨考虑重新设计一下,反正我们公司经常这么干,大家也可以参考此种做法,毕竟发现一个相对蓝海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