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为了降低风险我们会先找身边同样在这个行业里,也和自己一样英雄所见略同的亲戚朋友,毕竟比起陌生人,亲戚朋友会更信得过。对于这点,反而有卖家建议:越是关系好的,越不要合伙。

前段时间,有位卖家表示:“2021年初,自己想做跨境电商,但自身没有过相关经验,便开始找了近几年结交频繁的HR好友。 ”
刚开始卖家觉得HR好友看人眼光和自己一致,思想较为开放,可以突破舒适圈。但在筹备初期,合作有了变化。卖家渐渐感觉HR好友想法非常多,目标特别远大,却没有考虑过眼前该做的事。
我们都知道做跨境电商了解平台规则和用户特点、市场行情、运营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可这位HR好友不仅选品随心所欲,没有分析过市场,也不清楚平台规则。甚至后来听了别人的分析,认为跨境电商不赚钱、困难大就开始玩消失了……
对这位卖家来说,能在合作初期就看清HR好友的做事风格,也是一件好事。后来,卖家也找到了一位专业的阿里运营,弥补上她的短板。
在跨境电商圈子,遇到问题就跑路、玩消失的合伙人还真不少。即使是亲戚朋友,到了利益面前也会翻脸不认人。
另外一位卖家与创业的朋友喝完酒后,感慨道:创业太艰辛了!据卖家透露,朋友在2019年时有一个非常好的跨境电商项目,投了几百万,还签了对赌协议。结果因为疫情,什么都没了,负债几百万!合伙人跑了,女朋友也跑了,只有几百万的负债还在……
从上面的两件事可以看出,创业找合伙人,利益问题是影响着卖家与合伙人之间关系的重中之重。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即使关系再好,到最后也有可能变成仇人。
事实上,用关系好坏来判断是否能成为合伙人,太过简单化。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绝不能做合伙人?一位资深投资人说道:“价值观不对、人品有问题、没有冒险和担当精神、没有学习能力的人都不要!”
随着亚马逊对侵权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产品愈发重要。近来,除了与亲戚朋友合伙外,也出现了运营和工厂谈合伙的现象。
一位六年的亚马逊运营,因之前创业4年失败亏了不少钱,又重新到公司去上班。在新公司卖家打爆了一些产品,也认识了一些工厂老板。最近就有工厂想找他合伙,成立一家新公司,公司按出资比例持股,除了产品供应链外所有运营都由他来负责。
从其言语来看,目前运营的态度还较为纠结。
一方面是因为工厂之前有做过一年多的亚马逊,工厂本身比较有实力。该运营和工厂老板娘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对方不会像一些工厂固执己见,亚马逊的一些操作都能接受。
据该运营计算:创业初期,运营拿底薪1W,作为负责人额外享受30%的分红,再加上投资40%的股份,有利润的话可以拿70%的利润分成。这样算来,这位运营也能尽快还完之前创业亏损的钱。
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单干的话难以做大,但和工厂合作的模式较少,这位运营也不确定这种合伙方式能否走得长远。
对此,海熹跨境人才网认为和工厂合伙的模式未尝不可,最重要的还是合伙人要靠谱!
在建立合伙关系之前可以先合作再合伙,确定好磨合期限,磨合期达到要求后再转为合伙关系。
在商谈合作中,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首先要做的就是——协商好资金问题:
1. 谁出多少?占比多少?
2. 回本周期多长?
3. 发工资的话,发多少?
4. 亏损怎么算,谁承担,承担比例多少?
5. 如果不出资金,算不算技术入股?
6. 盈利怎么分?按约定分,还是按劳分配?
最后一定要以书面形式签署合伙协议,约定职务、薪酬、股权以及获得条件、股权代持、股权成熟和退出方式。
正如一位卖家说的“合伙前小人,蚊子腿的利益也要讲清楚;合伙后君子,蚊子腿的利益都不要独占。”

在跨境电商行业,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也只是刚刚起步。商场如战场,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着我们最终的胜利。希望各位卖家们都能谋定而后动,做好准备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