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Go Brandon 投诉商标侵权,该如何应对?
本文为第1664篇原创文章,如需转载,烦请注明来源"赢商荟-老魏",深表感谢。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新书《噪声》中,他讲述了一个社会学实验:让一批人对一些涵盖不同主题的歌曲进行投票,通过三组对比实验来观察人们的行为变化。第一组,单纯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投票,没有加入任何的干涉或者提醒,但投票人也看不到别人的投票结果;第二组,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但同时向所有人展示当前其他人的投票结果;第三组,向所有投票人公布一个投票结果,但在公布的投票结果上做了手脚,把最差的歌曲装扮成当前其他人最喜欢的歌曲。
三组投票结果出来:第一组因为完全凭个人喜好来投票且不知道别人的投票情况,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最后的结果也是分布偏差非常大,但基本上,好的歌曲投票的人是比较多的;第二组因为显示了其他人的投票情况,前边的投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面的投票人,最后的投票结果是,比较好且最早被投票的歌曲的排名比较靠前,且最早排名靠前的歌曲在最后的结果里也基本维持靠前的状态;第三组因为被人为有意干涉,本是最差的歌曲却获得了最多的投票(真实的投票),但有趣的是,当实验人员给了更长的时间来观察,最差的歌曲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排名逐步下降,而那些比较好的歌曲排名又开始慢慢上升。
三组实验结果给我的最大启发有以下几点:
一、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只有自己足够好,获得的结果才可能足够好;
二、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差的,如果实力不行,即便偶有狗屎运,最终也还是会“凭运气获得的会凭实力丢掉”;
三、如果自己资质平平、实力中等,要想获得相对好一点的结果,那一定要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表现自己,最初的领先优势往往可以让你一路上都可以相对领先。
以写文章为例,我从2015年开始写文章,以起步早和足够真诚为优势,即便在资质平平文笔一般的情况下也还获得了不少粉丝的认可,现在看到一些自媒体的作者,文笔比我好多,干货也不少,但粉丝增长却乏力,似乎变现的渠道也不多,原因无他,我在自媒体的上升期进来,抓住了一波红利,他们,可能刚好错失了最佳时机。
在樊登老师讲的《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警醒的是鱼和青蛙的故事以及其背后的隐喻。
池塘里,鱼和小蝌蚪是朋友,当小蝌蚪成长为青蛙,要去陆地旅行了,鱼托付小青蛙,从陆地回来时,给我讲讲你在陆地上的见闻吧。小青蛙答应了。
小青蛙从陆地回来,给鱼讲述自己的见闻。我看见了一头黑白相间花的用四条腿行走的奶牛,小青蛙这么讲,鱼的脑子里呈现出一头黑白相间然后用四个鱼鳍一样的脚行走的奶牛。小青蛙还告诉鱼,我看到了一些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的人,鱼的脑子里是用鱼尾状的脚站立起来行走的人。
书中还讲到,幼儿园里,老师给小朋友们讲地球的样子,“地球是圆的”,“好,各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画地球。”很多小朋友画了一个烧饼。
当然,这只是隐喻而已。
但为什么鱼会想到用鱼鳍走路的奶牛和用鱼尾走路的人?为什么小朋友会画出烧饼地球?
原因在于,我们的阅历、经验和直接体验构成了我们认知的世界,书中将我们已有的经验称之为“前知识”或“前概念”,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基于这些前知识基础上的理解。
这让我又想到乞丐的理想:我如果当了皇帝,我一定要做个纯金的打狗棍和讨饭碗。
乞丐的理想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前知识和前概念的基础上的思考和延伸?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那条鱼、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那个乞丐?
但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当我们懵懂无知的时候,书中的一个观点、别人的一段体验都可能会给我们棒头一喝的警醒,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
人,一旦有了意识,才有机会反思,才可能觉醒,才可能成长,向更高的段位前进,否则,就成了呆在山里的猴子,没有老虎来,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王了。
成长不易,不成长却很容易,要想成长,唯有自我觉醒,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增加自己的直接体验(个人阅历),拓宽自己的间接经验(认知边界),才能看到不同维度的世界。
家附近有个商场,偶尔去买点东西时内心里总有一种感慨,这么大的商场,这么差的生意,如何存活呢?周边居民不少,可为什么来购物的人却不多呢?
我终于在一次购物购物观察中找到了原因:一切在人。
那天走到收银台处,前边有一顾客正在买单,但收银台扫不出商品上的条码,负责收银的营业员交代顾客,你去货架上把条码取过来一下,顾客一脸无奈,这应该是你们的事呀!而就在旁边站着另外一位空闲状态的商场工作人员,大概是负责防止盗窃方面的吧,全程观摩着收银台发生的一切,一脸无动于衷的样子。
就在这一瞬间,我基本明白了这家商场做不起来的原因。
商场里的每个工作人员似乎都各司其职,没有做错什么,但现实中,做了和做好,相差千里。
下班回家,路过一个连锁便利店,临时起意去买点东西。
刚走进小店,在门口欢迎提醒刚响起,小店的工作人员就热情的打招呼,“欢迎光临!”拿了商品买单,在买单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在询问,要不要顺便带点这个,现在有优惠的哦!
整个购物过程,接触了两个工作人员,分别被问了两次,他们的询问透露着成交的热情,但又不让你感到压迫感,如果不是确实不需要,真的被他们说动了。
我喜欢这种积极的姿态,当大家都在说生意不好做的时候,你一定得更努力一点,不要让客户从眼皮底下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