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e's推出空间扫描功能!虚拟室内装修进一步探索!

今天早上有小伙伴问了个问题“我选择的产品头部卖家每天50单-60单之间,产品上架之后,开启了自动广告,广告竞价在1.5美金和2.5美金左右,手动广告竞价需要3美金,我的产品做了差异化,现在每天出两三单,所以不知道如何下面怎么打造下去。”
我......其实这已经是很多人问过我同类型的问题了,而且都是有一两千个库存,现在已经是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打造了。其实,我说过今年的冷门产品不好做,去年还很好做,今年五月算法开始换了,市场容量一下子变小,个个都在比谁的竞价更高,都是两三倍的增加,都在为了抢那个首页的广告位。
靠着高竞价高预算去抢更多的订单,后期是很难降下来的。我们一贯的新品做法,都是先测试下广告竞价的多少,然后才设置广告的竞价,一般都是只会比建议竞价多几毛美金,而不是什么产品一上来,就是建议竞价的2-3倍来加。我们在广告上是为了省钱,而不是为了多花钱。(土豪请随意)
我们应该是想办法提高自然订单的占比,让自然流量不断增长,而不是靠广告去维持排名和销量,产品到后期你是无法降低竞价的,这样子产品也是非常难以打造的。
让自然流量慢慢增长,自然订单占比增大,我们再慢慢地去压低广告竞价,你会发现你的广告CPC也降低得很快,产品的广告位也不会受影响,销量也依然在上涨。这样子的节奏去压低广告竞价,自然而然广告竞价可以降得很快,直到广告预算烧不完,可以全天制的挂在首页靠前的位置。
而不是一上来就各种高竞价高预算去抢靠前的广告位,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的产品,基本上架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就能够抢下#1 New Release,订单都是势如破竹地增长着,我们也没有竞价设置得老高了,也没有为了抢首页首位的广告位。
产品具备竞争力,解决了同类目的痛点,变成了自己的卖点,有利润的售价,产品品质不错,不也自然可以卖的很好,始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的本质上。
今天老高找我,说我说的产品复购率这个点说得很好,他发现他的产品复购率很高,好几款产品都是这样子的表现。所以基本都不用花费太多的广告费,产品也依然排名上涨很快,销量不错。只要把控好产品的品质,那么基本卖个几年也问题不大。我说其实就是很简单的道理,只是很多人都不信而已,总是喜欢在无用功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有用的细节上死磕,下功夫,本末倒置。
现在的人都是希望能够一夜暴富,而不是希望能够走得更远,以长期主义在做着这份事业。在变化迅速的市场,需要立刻做出对策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不是一直坚持己见,让市场来适应你,那么结果也是可以预想是怎么样的.....
今天还有个小伙伴问我有没有办法可以更加高效地做竞品分析,说时间一直不够用。我跟她说,我们一直习惯于用卖家精灵来协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调研。比如卖家精灵现在可以直接在listing页面上显示评论分析,我们可以点击评论分析就可以生成评论报告,在报告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全部变体中的不同评论数量,因此也可以迅速了解到哪个变体的款式卖的最好。
在买家对产品进行评分时,亚马逊系统会根据产品类别自动给出特性词,邀请买家针对产品特点进行星级评分可以快速掌握产品特性以及每个特性的评分,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改进。
点击不同的变体,可以看到各变体评论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哪个月份是销售旺季,可以适当多备货进行推广。
调研的这个Listing的所有评论内容每条评论的下方自动展示中文翻译,可以快速掌握产品的卖点、缺点及使用场景,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去开发产品,解决产品的痛点,更新迭代,让产品的痛点经过改良后变成我们的卖点,让产品具备竞争力,同时让我们的产品打造成功率更加高。
产品的竞品分析做的是否到位,也影响了你的产品打造是否成功。每天运营工作细节很多,我们更应该高效地工作,把细节都做到极致,而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无效的事情上,这个也是最重要的。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个犹太人在小镇里开了一家加油站,由于仅此一家,生意特别好。第二个犹太人看到这个商机,考虑到加油的人肯定需要吃饭,于是他在这里开了一家餐馆。第三个人则考虑到来到小镇上的人需要住宿,于是他开了一家旅社。第四个人觉得镇上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他开了一家超市。紧接着第五、第六、第七……渐渐地,这个小镇成为了一个商业圈,慢慢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
而反观中国许多商业模式,一群中国人来到一个小镇,发现加油站能赚钱,于是开了一家加油站,采取复制的模式,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开了加油站,第三、第四、第五……很多加油站都立了起来。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竞争,最终大家都经营不下去了,纷纷倒闭,小镇还是那个小镇,没有变化......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