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日报 ︳200余家跨境电商齐聚郑州 韩俄等国特色商品参展
8月2日,相信有很多朋友和笔者一样,今宵难眠。
美国现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的飞行轨迹,成为了我国在线观看人数最多的直播。不断有网友感叹,热度这样下去,担心佩洛西接下来要宣布自己,要直播带货了。
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向佩洛西之际,中美之间在供应链领域的角力,则在静悄悄中激烈展开。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在1992年提出的这一观点,如今无比鲜活地展现在我们前面。
颠覆“可乐”的定义
中美之间的供应链交锋,几乎发生在每个领域,让咱们从80、90后的甜蜜记忆“可乐”谈起吧。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1928年,Coca Cola以“可口可乐”之名,行销中国以来,“可乐”这个类目的定义权就牢牢掌握在两大可乐饮料巨头手中。
无论是1979年穿着军大衣在长城上喝可乐的小男孩照片,还是上海疫情期间被视为硬通货,都是碳酸饮料一哥——“可乐”王位稳固的最好注脚。
197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的可乐男孩
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2019年中国可乐类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占比达到59.5%,百事可乐以32.7%排名第二。
几十年间,不断有“崂山可乐”、“天府可乐”等国内饮料品牌,向王者发起挑战,但无不折戟。甚至1998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被嘲笑是“非常可笑”。
2022年,又有一家不信邪的国内品牌发出了自己的战书。7月22日,元气森林宣布将推出“元气可乐”。
有别于之前国产可乐品牌,主要是从营销层面发起的进攻,元气森林这次瞄准了两大可乐巨头的腹地。从无糖饮料赛道起家的元气森林,推出的“元气可乐”,实际上是一款可乐味的气泡水。
(以健康为主打卖点的元气森林 图源官网)
元气可乐招招几乎都是盯着“喝可乐健不健康”,这个消费者最在乎的点发力。其实,无糖可乐味气泡水恰恰是消费者向元气森林提出的需求,不添加防腐剂也是消费者反馈呼声强烈之处。
这意味着元气森林与两大可乐巨头,展开的不是位次之战,而是一场“定义权”之战。同为碳酸饮料,当传统的有糖可乐,或者无糖可乐,遭遇新一代的零糖可乐味气泡水,谁会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Mr.Right?
是要满足新消费人群既要悦己又要健康的需求,还是要坚持经典配方,谁来定义“可乐”?
可乐背后的供应链之战
作为“可乐”的鼻祖,可口可乐上一次面对这样的冲击,还是1982年。
当年,面对咄咄逼人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才最终决定从配方上做文章,逐步推出了无咖啡因版本的可乐和第一款无糖产品健怡可乐,开始面向大众兜售健康理念。
2005年,可口可乐进一步推出了零度可乐。可是由于口感问题,由传统可乐改良来的无糖可乐,始终市场反映平平。
(无糖版可口可乐 图源:Pexels)
直到2018年,元气森林创始人&CEO唐彬森这个颠覆者,力主用成本更高,口感更佳的代糖赤藓糖醇为核心原材料,推出元气森林零糖气泡水,才终于让无糖饮料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味蕾。当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增长了近60%,连带原本波澜不惊的无糖可乐也开始热卖。
但从此,元气森林也成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眼中钉肉中刺。多家媒体都曾报道,可乐巨头们开始向元气森林发起割喉战,直接要求其背后的供应链停止和元气森林的合作。一手捧红赤藓糖醇的元气森林,一度面临该原料的断供危机。甚至,连饮料瓶、瓶盖都无处采购。
面临断供危机,2019年有一天,唐彬森前往代工厂总部进行沟通不顺。当晚回到北京后,他就给高管群发短信,“我们要自建工厂”。
说干就干,当年7月,元气森林就启动在滁州建设第一座工厂。如果按照正常工程,一座工厂从筹备到投产,需要至少两到三年时间。但在疫情干扰的情况下,元气森林愣是用9个月时间就将工厂建成,次年7月就投产,为企业渡过供应链危机开了一个好头。
之后几年,元气森林就化身基建狂魔,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55亿元,建设了5座工厂。依托这些工厂,元气森林拥有了18条无菌碳酸产线。这18条产线正是“元气可乐”可以实现不添加防腐剂的底气所在。
在没有自建厂线前,据36氪报道,元气森林副总裁宗昊就曾透露,元气森林曾想打造一款果汁和碳酸气体混合的饮料,需要国内代工厂改装生产线,但合作的代工厂担心改装后,没有其他品牌下单,设备投入难以回收,直接对元气森林说不。
此番元气森林正是有了坚实可控的供应链支撑,才能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开始主打将战火烧到对手腹地,有望重新演绎可乐风味。
元气森林的经历,正是处于原本处于微笑曲线洼地的中国消费品行业,向曲线两端不断进击的缩影。
从2018年以来,在资本的助力下,大量新兴的中国品牌,依托我国发达的社交媒体和以李佳琦为代表的直播电商,极致压缩了从“种草-拔草”的中间环节,有机会完成了在品牌端和营销端的闪击,集体涌现。
其中,泡沫不少,但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优质企业,正如元气森林一样,不断深耕供应链,开始有资本向原本赛道上的霸主发起了挑战。
中国3C供应链加速国产化
与已经展开反围剿的元气森林相比,中国的3C行业和背后的供应链们还在突围的路上。
7月28日,就在佩洛西启动此番亚洲之行前一天,她主持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
该法案授权未来五年最高可支出2500亿美元扶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但有个前提,所有获得相关补贴支持的企业,未来十年不能在中国大陆新建或扩建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工厂。据美国媒体报道,拜登将在8月9日签署通过这一法案。
这是近年来,美国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又一记重拳。不过钢铁就是这样千锤百炼铸就的。
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就试图让中国制造“缺芯少魂”。站在风暴眼的华为,首当其冲,不断渡劫。
到了2020年5月,美国进一步对华为发布禁令,要求所有使用超过10%美国核心技术的半导体企业,不得与华为进行合作。
之前,包括华为在内,国内各大手机品牌的芯片、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很多都依赖海外供应商。
面对这场人为的供应链危机,华为在挥泪剥离荣耀后,依然顽强地守住了手机阵地。一方面省着用囤下来的麒麟9000芯片,一方面华为从P30时,就有意识打造的国产供应链帮了大忙。
2021年4月,华为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2021年希望在“活下来”的同时,能活得更好一点。
过了三个月,华为P50系列发布。提供射频天线的信维通信,提供连接器的电连技术,提供精密结构件的长盈精密…人们惊喜地发现,众多的国内供应商已经在中间件领域顶了上来。
(华为p50系列 图源:华为官网)
尽管如此,关键的处理器、5G射频天线等领域,短期内还是无法实现国产替代,依然要被卡脖子。这使得华为Mate 50的发布一直延后。
目前根据中关村消息,华为Mate 50有望在8月发布。记者看到好几位科技、财经口博主都公开表示,只要单机价格不超过1万,就一定要支持一把。
一哥华为的遭遇,也让同处个人消费电子领域的国内企业,这两年加快了供应链国产化的步伐。安克创新创始人&CEO阳萌就曾对36氪表示,2021年公司所有的创新都在换料的路上。
尽管被视为跨境电商第一股,主要市场都集中在海外,但安克创新早就在发力,希望将供应链掌控在手上。7月份安克创新的一场20分钟的发布会上,出现了八位嘉宾,其中五位都是其半导体的合作伙伴。其中纳微半导体、南芯半导体、智融科技三家还在2017-2018年之间就接受了安克创新的投资。
同时,2020年6月,安克创新还发起了“创业者”集结计划,通过开出百万级别年薪,配备业务团队和平台资源等,来吸引产品、技术人才加入,进行内部创业孵化。
(图源:安克创新官网)
「贸行四海」上篇推文《蓝牙耳机,还有入局的机会吗?》也曾介绍,以恒玄为代表的国内音频芯片企业,已经逐步取代高通,成为TWS耳机行业的供应链新选择。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财经作者宋鸿兵的观点:在美元体系衰弱、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陷入动荡而难以自拔的情况下,原来以“精细化、即时生产”(just-in-time)为基础的全球化供应链,正在向强调“保障性的生产”(just-in-case)模式转变。
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涉及对外出口的企业来说,目前也都逐步意识到了这点。有人想脱钩,但是我们一直在避免脱钩。
无论是保证自身供应链安全,免受飞来横祸,还是要进一步夯实产品力,做好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我们都要积极深度参与供应链建设,增强核心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同时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统筹和应用好国内海外两地资源和市场。
我们要有两套供应链,但一定要掌握一套核心供应链。
以应对这个刀刀见血的供应链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