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升级出现故障!31万Coupang用户私人数据遭泄露!
七分选品,三分运营,选对了产品,打造起来就显得轻松不吃力,既省钱也省力,选错了产品,烧了一堆广告费,还一直打造不起来。产品打造成功,我们自然是开心的,产品打造不起来的话,我们也要记得及时止损,不要再死耗下去,浪费时间和精力。
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更应该认真做好选品,在选品这件事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尤其要做好竞品分析,很多人说在选品的时候看到某款产品卖的很好,结果自己信心满满发了一大批货到了亚马逊仓库,终于上架销售,却发现卖不动了,导致了产品的滞销,这种情况还真不少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说到底就是竞品分析做的不够好,不够仔细认真。有的卖家喜欢新品上架就用站外来冲排名拉流量,因此产品可以冲的很快,一下子拿下了 #1 New Release
,刚好给你看到了,发现了产品势头很猛,销量很大,于是也开始发了一大批货,做起了这款产品,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选品习惯于做市场调研,产品的市场容量,产品的搜索热度,产品的利润空间,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竞品的分析维度,销量的分布情况,一系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有时候几天才能选出一款满意的产品,有时候还要进行竞品的观察和销量的监控,并且做记录,时间会更长,但是数据越详细,选品成功率越高。而我见过有的人在一天之内可以选出几十款产品,都觉得可以做,然后开始发FBA,结果到头来,没有一款产品做得起来,有利润空间低的,有滞销卖不动的,有大卖垄断一直打压等原因导致产品没有打造成功。于是又接着选品,又发了几款产品,又打造不起来,滞销清货,大半年过去了,结果没有一款产品打造起来,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最贵的是时间成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在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谨慎选品,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刀把上,对于选好的产品必须对整个类目市场环境,容量有充分的了解,也应该给自己筛选出几个竞争对手,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优化和调整。
所有的产品数据都自己分析了一遍,才能清晰的知道产品的每一块细分的数据,然后从这些数据统计中找到自己所满意的产品,这些细节工作都做完,自己对这个类目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和了解,写产品listing标题和文案的时候也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
我对于选品有几个建议:
市场容量太小的不要进入这个类目了,现在的市场容量发生了变化,单量都太聚焦于头部前几名的卖家手上,导致排名靠后的卖家压根分不到多少个订单。
季节性产品,节日性产品最好不要做,你可以发现今年的季节性产品,节日性产品都卖不动,很多人都开始半价在清货,因为库存多,如果这样子拖下去,那更加卖不动,毕竟都是存在季节性,有节日性。
类目有大卖垄断的就不要进入了,免得汤都没喝上,就成了炮灰,这种傻事我们可不干。
疫情还没有结束,选品还是倾向于轻小并且刚需的产品,因为现在的头程运费实在高得离谱,大件产品做起来会很吃力,资金压力也大,特别是汇率也低。倾向于刚需产品是因为一年四季都能卖,不至于淡季没单,不受季节,节日所影响,备货计划也容易做。另一个是复购率高,只要品质不错,复购率不会差,就像微商卖茶叶一样,就是复购率,很多回头客,起码销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以开始做一些简单产品,微创新或者小改动的产品,先让自己生存下来,有了一定的利润,再开始做私模产品,慢慢深耕类目,向周边产品拓展。先生存下来,再求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有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复制迭代,慢慢稳中求进,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底,站内广告是引流进来,listing是承载体,不能完全依赖广告,始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的本质上,广告基于产品,listing的优化,主图,埋词,类目节点。如果流量进来,产品不行,listing不行,没有转化,那就算再大的流量就来,也是没什么用的。
小而美的模式,也可以让自己活得很滋润,不一定要求做的多大,利润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看销售额的多少。一年做大几千万上亿销售额的,亏得一塌糊涂也大把,我们不干这种傻事,我们核心就是单量,求利润,求生存。
最近好多人都来诉苦,我也快成了心灵引导师,有的人单干了一年多,重新打工还债,有的人还在死撑,晚上还要兼职送美团 ,跑滴滴......太多了。我只能说,创业不是人干的,是阿猫阿狗干的事,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你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和勤奋,才可以坚持下去,才能够有机会成功,因为成功绝对不会像抖音看到的什么几十天爆款打造完成,很快实现了月收入过十万,也不会像很多人说的做亚马逊都能够全款深圳湾,全款库里南,想象是美好的,回头一看你才发现了谁才是皇帝的新装,细品细品。现实是残酷的,要有独立思考,成年人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且行且珍惜......
查理·芒格说过:你要用那些不同领域的知识,去解决重要的基本问题。我们之所以不停地学习、积累众多思维模型,是为了增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至于让自己做快速、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