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还能赚钱吗?找对平台赢了一半!

深圳跨境电商大本营,遭遇了来自亚马逊史无前例的大清洗,历时三个月的亚马逊封号潮和针对知识产权的“围猎”,头部大卖到腰部卖家尽数中招
根据美国律所Greer, Burns & Crain发布的消息,这次总共发起了243件诉讼案件,关闭了2.2万个卖家账户和5900个网站。
屠刀为何伸向中国卖家?
1、投诉者恶意投诉中国卖家诈骗和解费
中美多位律师表示,从已接触的涉及中国跨境电商案件来看,“存在大量不侵权的案例”“一些原告提起了包括完全无辜的被告在内的诉讼”
可大多数情况,被告不会选择应诉,为了尽快解封账号,会找国内的和解公司,再交一笔和解费用,息事宁人。
对此,商家有自己的苦衷
1、他们很可能不知道原告是谁,面对一个“隐身”的对手,有心无力
2、洋彼岸的法律体系犹如“天书”,英文优异的卖家极少
3、选择应诉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与财力,都不是普通卖家所能承受的
对于中小卖家而言,面对一片汪洋的知识产权诉讼,抗争二字,谈何容易?花钱消灾或许来得更省事。
妥协,而不是抗争。正是绝大多数卖家的“退一步”、“忍一下”,导致针对中国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围猎越来越猖獗。
2、美国律所勾结投诉者,索取高额赔偿金敛财
看上图,仅2020年,在伊利诺伊州北部法院受理商标侵权案件就高达634件。(97%为中国公司)
其中大部分都是GBC、KEITH、EPS、SMG、AMS、HSP、DAVID这几个老流氓老嫖客代理的案件。
这些老流氓心想,天呀,中国卖家简直就是一片绿油油的肥韭菜呀,香甜可口又不扎手,这种肥羊不宰的话还有天理嘛。
于是计上心头,伙同投诉人利用商标专利进行侵权投诉、冻结卖家资金账户,从而索要高额赔偿金来敛财。
但是,我们中国的商家 不 会 做 沉 默 的 羔 羊!
我们做个运营卖货公司,天天累得跟生产队的驴一样,这些老流氓天天坐在办公室喝咖啡,谈笑间,就让我们的血汗钱灰飞烟灭,这怎么能忍得了。
中国跨境商家们,反击的时候到了!
不甘当”韭菜“,中国商家的反击
1、积极应诉
若已收到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置之不理。
如果不应诉或消极应诉,在美国法院缺席判决败诉率极高。其不利后果往往是面临美国法院的巨额赔偿判决,PayPal账户被冻结,款项被法院划拨,合法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面对侵权诉讼,中国商家不应采取逃避的态度,而应当积极应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损失降至最低。
为了争取商家在谈判中更为有利的谈判地位,我们建议:
1、投诉商家可依据专业律师的建议进行知识产权有效性和产品侵权的分析
2、向有管辖权的美国法院提起知识产权无效之诉和确认不侵权之诉,给对方
施加压力,从而迫使对方尽早撤回起诉
3、在法院作出最终判决之前,被投诉商家甚至可以申请法院令要求产品上架
2、出口前利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系统
企业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在海关总署备案的知识产权情况,初步判断自己的商品是否侵权。
如果企业对利用系统查询的结果仍然判断不准,还可以利用海关预确认制度进行咨询。这种做法虽暂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有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预确认属于法律咨询,产品尚未进出口,因此即使涉嫌侵权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一般而言,企业办理知识产权预确认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注册市场监管登记资料、海关备案信息
2、商标、专利证书
3、授权委托书,即他人委托申请人生产/出口相关货物的授权文件
4、拟出口的货样,预确认申请书。
3、风险防范
卖家首先应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度自律,从根源上预防权利人提起侵权诉讼,包括:
1、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做充分的调查以安排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相关计划与措施。
2、应事先对商品所涉的商标、专利技术与外观设计进行详细的调查检索,了解同类竞争者的知识产权情况
3、如检索发现商品有侵权可能,应对专利技术与商标设计做规避处理
4、为保护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企业可以在目标市场当地申请知识产权,并向中国海关备案实现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
5、可聘请当地的中资国际律所的律师对出口商品在当地出售是否侵犯知识产权出具意见书,为日后的知识产权纠纷作风险防范。
打赢这场知识产权战争,需要更多的中国商家站出来反击,不要让对手以为在美国法庭就可以无条件的勒索我们,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本期关于亚马逊知识就介绍到这,想要获取更多关于亚马逊知识的有关内容,请您关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我们将持续为您解答~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让更多的中国品牌闪耀在全世界~!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