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运营中,关注数据报告是必不可少的,这关系到店铺往后的运营,下面来看看亚马逊后台的基础数据有哪些,以及如何分析。

1.子类目详情页面上销售量与访问量
首先,卖家可以打开帐户后台,在“数据报告(Report)”选项中找到“业务报告(Business report)”入口,进入页面后可以看到业务报告(Business report)。
对卖家来说,左侧选项框中的“子类目详情页面上销售量与访问量”,这个表格包含了店铺所有子sku在一段时间内的浏览量,销量,销售额,转化率等信息,对于运营来说,对这个报表里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据此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运营策略安排布局是必备的能力。
2.报表数据
Parent ASIN:指的就是父体,如果是单个的sku,那子体和父体的ASIN就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是有做变体捆绑,那父体这一列显示的就是父体的ASIN。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间段绑定的父体,ASIN是不一样的,对应在这个表格中,所展示的数据也是不一样的。
Child ASIN:指的就是子体ASIN,也就是对应到每个Listing的ASIN,基本上市一一对应的,如果在这一列发现两个相同的ASIN有不同的数据,请注意看一下前面的父体ASIN,可能是变体绑定造成的影响。
Sessions:浏览用户数,24小时内曾经在销售页面浏览过的用户数,所以同一个用户不管点几次还是只算一个,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数据,常说的流量,指的就是这个数据。
Page Views:页面流量,指所选取的时间范围内销售页面被点击的总浏览流量,如果同一个用户点击了10次就算10次。
Buy Box Percentage:黄金购物车百分比,用户经由黄金购物车按下购买链接所占页面流量中的百分比,价格基本上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不是必然。 另外,在同样价格的状况之下,账号表现基本上决定了 Buybox 的抢占。
Units Ordered:产品订单量。
Unit Session Percentage:产品浏览转化率,最终的订单数量和浏览用户数比例,是除流量外,Listing的又一个重要数据。
3.数据分析
收集数据是运营要做的第一步,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优化自己的运营过程才是最终的目的。在这些数据中,最终要的数据有三个,分别是流量,转化,和购物车占比。
流量:Sessions值根据实际的用户浏览量确定,如果有用户重复点击,是不被计算在内,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全都是有效点击,是这条listing在某段时间内浏览人数的确定值。这个数据的波动直接就反映了listing的流量变化。根据这个数据的变化来判断自己运营的效果,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转化:最终的订单数量和浏览用户数比例,也就是订单/流量。从流量来的客户有多少选择了购物,最终的成单数量又是多少,这些就是通过在转化这个数据体现出来的。
亚马逊的数据里面,订单的来源就是流量*转化,如果能把这两个数据做好,订单自然而然就来了,而在订单有了保证的情况下,购物车占比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数据了。
购物车占比: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100%的,也就是说这条listing的权重全部都在你这边。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以产品为中心,而且亚马逊为大家深深诟病的一个政策就是跟卖,事实上跟卖并不触犯亚马逊的规则,人家本身就允许,支持跟卖,谁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谁就能获得更多listing权重,这个问题,就是通过购物车占比这个数据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