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卖家已无翻身之地?
今天,在某跨境电商论坛上,大量卖家收到了店铺违反评论政策的邮件警告,且商品也被相应下架。
有些卖家先选择了申述,然而收到了亚马逊这样的回复邮件:

(来源卖家之家公众号)
“这是一项最终决定,因为我们不会再回复有关问题的电子邮件。”
这就可能意味着这些违反评论政策的卖家将不再有申述机会,而产品可能也将被永久封禁。
对此,一些行业内人员也给出了建议,建议卖家先不要着急申诉,先观望,否则可能就真的没有翻身之地了。

封号浪潮下的困境
2021年5月以来,亚马逊的封号浪潮就来得格外猛烈,波及到5万多个中国卖家,造成行业损失金额预估也超千亿元人民币。
而目前,这股浪潮也还在持续当中,而且从亚马逊的动作上看,势头定会是有增无减。
该运营总监称:迫于资金周转压力,他们已经缩减了一半办公区,工作人员也只剩下之前的三分之一。从视频中也可以看到,企业办公楼一楼已经退租,但是还留有之前的办公家具,看起来像刚退租不久的样子。“封号影响下封了180多个店铺,30个品牌被波及,总冻结金额8520万,被封的货款高达1.4亿人民币。在亚马逊平台,关于店铺的信息, 现在也全部都没有了。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会长王馨称:“亚马逊早在五年之前就禁止违规测评,但一直以来,卖家对此并不重视, 且这些行为很普遍。”
此前,亚马逊虽然也有过零星封店,但大范围封店还是历史首次,值得注意的是,曾出售过违规测评产品的关联账户也全都被封,无一幸免。有人说:“大家都知道遵守规则对所有人都有利,但是总有人不去做,而当有一个人不遵守规则,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倾向不遵守规则。”在当前跨境新形势下,昔日用黑科技刷单的运营模式也已不再吃香。而不合规的运营行为终究会遭到反噬,想要在行业中持续获利,合规运营才是唯一出路。有人会问,大卖被封,对于中小卖家算不算一个新的机遇?
针对大卖之前做的品类,对于这些品类空出来的市场份额能不能进去分一杯羹呢?确实,对于中小卖家来说,这些市场份额看起来像是一个新机会。但是也要冷静思考,亚马逊卖家每年都在呈现上升趋势,一个大卖被封,相继的可能会有其他的大卖在逐渐成形,甚至慢慢取代他们的情况出现。而且被封的大卖,也定会重振旗鼓,采用精细化运营体系重新出发,重新打造品牌,就好比2016年从跟卖转型自建listing一样。所以没有被封的卖家同学也要趁早搭建合规的精细化运营理念,要比别人跑得更前,才更有机会,所以各位卖家同学也要好好珍惜把握这次机遇。而且亚马逊官方对不合规运营的惩罚以及不断更新的新政策,也给中小卖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虽然现在行业仍旧普遍存在黑科技的打法,但重拳出击的封号浪潮必定不会让这些不合规的店铺长存。卖家企业及运营人员逐步加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竞争意识,会让行业冷静回归到以产品为王深耕细作的精品精细化运营模式之中。
亚马逊也一直在坚持产品和数据运营为核心,所以这条路也将会是一条极其正确的光明之道。回归到产品本身,加强亚马逊品牌运营和品牌集中度运营。亚马逊对品牌的店铺也越来越会加大力度扶持,且品牌运营也符合大家长期经营的战略方向。目前越来越多早期铺货型的卖家已在转型精品+品牌模式。逐步减少对违规操作的依赖,有些人黑科技做多了,没有黑科技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这是极其可怕的。合规化运营的道路前期可能会辛苦一些,但是一旦路走通了,你就超越了很大一部人,也不会担心被平台清洗出局。做亚马逊依赖某个人不如依赖某个团队,依赖某个团队不如依赖公司的运营体系。现在的亚马逊是个体系活,而不是早起的一个人能干多店铺多链接的时代,市场竞争越大产品势必会走向精品和差异化,而产品要做到精品和差异化,这条路每走错一个环节就会导致全盘崩溃。
所以建议一套完整的精细化运营流程体系,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做的事。